四书五经读后感
kittenchen
2021-12-10 22:55:19
0

篇一:四书五经读后感

  假期已经结束了,身体得到了休息,思想得到了净化。

  闲来无事,翻一下书籍。偶见我国古典儒家名著《四书五经》一书,翻来一阅。从中体会到:此书乃儒家思想之鲜明体现,是一部治国、修身、立德、做人的经典之作。书中告诉人们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以此,来约束当时的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言、思、行。终于明白我国上古时代为什么没有法典的原因。

  儒家思想之博大精深。令今人为之叹服,有人说:半部《论语》打天下,此话甚对。

 
四书五经读后感篇二:四书五经读后感

  小时候十分顽皮,常常被父亲以《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来教训。面对父亲的说教,我总是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老师言辞才具有说服力,父亲那唱戏一般的腔调我才不理他呢。有一次,父亲瞪着眼睛训我,我甚至顶撞了他。

  讨厌《三字经》的同时,我却热衷于另一种说教版本《四书五经》。每当听到长辈们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来向晚辈们炫耀的时候,我暗自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学《四书五经》。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直到四十岁的今天才得以实现。《四书五经》的确是很经典的言论,《大学》的宗旨是修炼品行。“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在,中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罢,让人大彻大悟。一个身怀远大抱负的人,亦应该从“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做起,最后才可以“治国”。个人问题没有处理好,“小家”治理不好,这对将来治理“大家”会有一定的困难。

  至于《中庸》,虽然这仅仅是儒家为统治阶级关于治理天下,管理国家的说教,如“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即便是普通百姓,我们也不能“刚愎自用”。

  很多人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论语》。而读《论语》和《孟子》及《五经》的感受有待后续。


篇三:四书五经读后感

  小时候十分顽皮,常常被父亲以《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来教训。面对父亲的说教,我总是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老师言辞才具有说服力,父亲那唱戏一般的腔调我才不理他呢。有一次,父亲瞪着眼睛训我,我甚至顶撞了他。

  讨厌《三字经》的同时,我却热衷于另一种说教版本《四书五经》。每当听到长辈们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来向晚辈们炫耀的时候,我暗自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学《四书五经》。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直到四十岁的今天才得以实现。《四书五经》的确是很经典的言论,《大学》的宗旨是修炼品行。“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在,中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罢,让人大彻大悟。一个身怀远大抱负的人,亦应该从“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做起,最后才可以“治国”。个人问题没有处理好,“小家”治理不好,这对将来治理“大家”会有一定的困难。

  至于《中庸》,虽然这仅仅是儒家为统治阶级关于治理天下,管理国家的说教,如“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即便是普通百姓,我们也不能“刚愎自用”。

  很多人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论语》。而读《论语》和《孟子》及《五经》的感受有待后续。

 
篇四: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之大学读后感,修身治国之本,好学网学友可以参考。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篇五:四书五经读后感

  我读《四书五经》,阅读时间2015年10月4日至11月6日。我花了一个月多的时间啃了这部合著,中华文化的经典岂是一个月就能读完的?只能囫囵吞枣地读一遍,谈谈自己的大体感受。

  我读这部合著的缘起在于今年6月参加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时,学者穆涛的讲课,他说,要想使散文写深写厚,就要多读读唐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四书五经。我就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要写得再深一些,要写得再厚一些,于是在四书五经里淘金。这是否有点功利性的味道呢?

  《大学》主要传递“入德之门”,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个人、家庭、社会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和谐社会自然水到渠成。

  《中庸》讲述了个人、国家行为处事的准则,“适中而止”,中庸并非只当中间派,要做到“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要找到双方共赢或多方共赢的切合点,这个切合点就是适中的位置。在当下,人与人之间交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其实再扩大一点,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要做到多方共赢的切合点,和谐社会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论语》就像一枚枚珍珠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从为政、伦理、个人品行、为学等多方面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的原生态。而忠与恕就像贯穿珍珠的项链,让孔子的思想看似散乱,实则结构紧凑相连。

  《孟子》是对孔子思想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孟子关于仁政、王道、民本、民为贵、君为轻,君王需勇于担当,要为老百姓创业提供必要条件,要让老百姓富起来,才会更好地教化民众,而民众有权决定君主的权力与地位更是具有民主思想的光芒。但是,我似乎窥探出孟子思想的“霸王条款”,他极力排斥杨朱、墨子等的“谬论”,认为杨派一切为了自己,这是目无君主;墨子主张兼爱,一视同仁,这是目无父母,这些无异于禽兽。然而杨派、墨子思想也有其可取之处。后来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我们是否可以从杨墨等人那儿找到源头呢?似乎可以这样说,孟子有点唯我独尊的味道,这似乎为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供了借口与伏笔,而这种一家独霸或“一言堂”的作风成为封建专制的特产,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令整个民族窒息的地步,至今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诗经》号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然而,人们现在也只记得其中的几首或几句,诸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尚书》记载了上古时期我国贤君尧舜禹及名臣皋陶、益稷等的嘉言懿行。

  《易经》富含哲理,包容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简易”、“不易”、“变易”,这个“易”似乎就是宇宙变化与不变的基本规律,似乎有马哲、毛选“实事求是”中关于“是”的相通之处。但是,关于64卦的传道,我似乎如云里雾里,不得甚解。这是以后需要慢慢精读的地方。

  《春秋》简述了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春秋”阶段242年鲁国的编年史。文字简洁,以事实说话,让人明白是非,知善恶,守正义,但是,如果你硬要功利性地从中找几句“醒世恒言”似乎还没有。

  《礼记》,似乎就是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的正宗源头,儒家思想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制度、思想观念要合乎情理,所谓“礼节民心”、“天地之序”。关于《学记》、《乐记》似乎有文理相通之处。比如,“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负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意思是说,探究人的内心而了解其感情的变化,这是乐的情理,彰明真诚、舍弃虚伪,这是礼的功用。礼乐依循天地运行的规律,通达神明的德性,感召天地神灵,使自然万物遵守其固定的依序,并理顺父子、君臣的名分。这样的乐? 理似乎与文理有相通之处。

 
篇六:四书五经读后感        李洪利  

  按照市局“全员读书、学以致用”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在工作之余,重点对《四书五经》之大学进行了细致阅读,收获和感想非常多。现将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集结如下:

  如今大多数读书之人都听说过“四书五经”,但能随口说出者恐怕不多,能研读并领悟其中之道理者则更少。“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学子的必修之课,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从古至今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的《大学》,可以说是古代的教学大纲。古代从八岁入学,学习一些语文数学和生活常识等基础知识,十五岁入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并非今天的小学和大学的概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在于与时倶进,不断学习,弃旧图新,培养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怎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呢?《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暂可不说治国平天下,但格物、至知、诚意、正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修身、齐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其中核心在于格物和修身,就是学习知识和修养品德。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本有末,有始有终,有其自身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格物,就是认识、研究事物的规律、特性、本质和道理。我们所面临的是生活和工作,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法则。要掌握生活的规律和工作的法则,只有靠学习,潜心研究,认真琢磨,掌握其中道理和内在本质,顺应其发展规律,才能享受生活,驾驭工作。由此可见,古代学习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一致的,与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学风是相统一的。市局党组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读好书,写心得,就是要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道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才能。“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古代修身重于学习,品德重于才能。修身就是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人们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国古代尊崇“忠、孝、诚、信,礼、仪、廉、耻,今天我们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德,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怎样修养个人品德?要从为人处事做起,理解、宽容、尊重、互助,只要做到了,就是公德无量,可以成佛。和声细语,微笑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与人为善,并非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宽容大度,广施仁爱,积德行善之举。这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要用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综观历史,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观显贵,大多数人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修身守道,也有的人放纵自己,唯我独尊,道德败坏。但最终还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失盗者遗臭万年,得道者名垂清史。

  《大学》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儒家先贤的观点,包括宋代教育家朱熹在内的历代学者,仁人智士,帝王将相,均对其倍加推崇。孙中山先生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知识一贯的道理先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复。“对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的理论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指导我们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七色花读后感100字 篇一:七色花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七色花》。说的是小姑娘珍妮到铺子里买了七个面包圈被小狗吃掉了...
皇帝的新衣读后感100字 篇一:皇帝的新衣读后感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衣》,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奢侈的皇帝很喜欢穿新衣服...
四书五经读后感 篇一:四书五经读后感假期已经结束了,身体得到了休息,思想得到了净化。闲来无事,翻一下书籍。偶见我国古...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300... 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妈妈;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
《安徒生童话》 之豌豆公主读后... 有一位王子想找一位真正的公主,就去世界旅游找公主,结果呢,每个人都说自己是真公主,王子整天都快闷闷不...
没有尾巴的狼读后感100字 篇一:《没有尾巴的狼》读后感 赵书昂读了《没有尾巴的狼》这本书,我很喜欢这里面的“主角”—...
《昆虫记》读后感150字读书笔... 《昆虫记》读后感150字读书笔记1我们应该仔细而耐心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并且尊重与热爱身边的那些哪...
《格列佛游记》30分钟读后感 那个贵人所坚持的是对的,并不是标新立异,相反那些多数派才是娇揉造作。并不是说少数的就是错的,对与错不...
《小王子》读后感 小王子住的月球可小了!一天都能看到43次日落呢!有一次小王子画了一张画,大人们都说小王子在画帽子,其...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在危险的时候被马儿救了,它们表现的很和善,而且有着非同一般的智慧,它们对格列佛的态度十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