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潮》读后感
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了《观潮》这一课,读了这一课,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如:八月十八是观潮日……你们知道观潮最好的地方是哪吗?嘿嘿!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海宇市的盐官镇。
你知道吗?这里的人一向都很喜欢观潮呢!下面让我把我在课文里抄的句子写一写吧:“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比白色的战马齐都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了这个句子,你是不是想去现场看一看啊?
篇二:观潮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潮这一课。这一课主要讲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上课时,老师还给我们看了视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自己面前仿佛就有千万匹战马向我飞奔而来。
读完这一课时,我在想:钱塘江大潮真有书上说的那么美么?我不信。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
篇三:观潮读后感
我国有三大涌潮,分别是: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钱塘江的秋潮,最美丽,最壮观,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的直立的水墙,潮头越积越高,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钱塘潮高达8——9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一样。
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潮,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定不息的意志。鼓舞着人们奋勇向前。
篇四:观潮读后感
昨天我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得是钱塘江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作者用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顺序生动描写了潮的样子和声音,又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词语来描写潮来时的样子、声音,
在读这篇课文时我仿佛也看到了漫天卷地的钱塘潮,仿佛也听到了那山崩地裂般的响声,作者描写的潮水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汹涌。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似乎已经感到潮水在我身边打过,我的心里十分激动、兴奋。我真想快点体验一下钱塘江大潮那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篇五:观潮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观潮》这一课,课文中强调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和壮观,而我认为钱塘江潮不仅有它雄伟、壮观的一面,也有它残酷、无情的另一面。
2002年秋的一天,许多游客去观潮,观潮台上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潮水来得如此猛烈,汹涌澎湃的浪潮像一群恶狼一样猛扑过来,前面的游客没有任何反应就被无情地“吞食”了,后面的游客刚产生逃跑的意识,恶狼已经扑了上来。那一天50多人的生命结束了,他们都是无辜的观众,却被永葬江底。
钱塘江潮的确很壮观,但它的背后仍有一层黑暗的阴影。这就像人一样,人有漂亮的、帅气的、有著名的,有……但每个人的影子终究还是黑色的。
篇六:观潮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观潮》,文章讲的是:钱塘江是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从潮来前平静的江面,到潮来了,汹涌澎湃的水墙、浩浩荡荡的飞奔,好像大地都被震动的颤动起来了。最后潮头奔腾西去,堤下的江水不知不觉已涨了两丈多高了。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我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比如说农历八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海宁市盐官镇是观潮的最好的地方;午后一点左右潮才会到来······
通过作者的描写,使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从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上由衷的赞美了钱塘江这一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让我对钱塘江大潮充满了向往。
篇七:观潮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观潮》这一课,这一课主要说了:浪的高大、壮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在雨后的阳光下,几座小山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海塘大堤上的人早就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尖往东望去,只见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条白线。
白线慢慢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 贯江面。在近一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有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颤动起来。
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生活中也有美丽的一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美丽。
篇八:观潮读后感
早就听说钱塘潮是天下奇观,一直想去看看。正好我们语文课的第一课就是《观潮》,那就让我先了解一下吧!
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早上,钱塘江周围早就是人山人海。浪潮在午后一点左右来了。一开始,浪潮只像一条白线一样,慢慢移来。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像打了胜仗一样满载而归。当我读到潮来时,眼前仿佛看到“一条白线”很快向我移来,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耳边也仿佛听到山崩地裂般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怪不得连古代的诗人都纷纷赞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呢!“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此时我多么想变成一滴江水,溶进潮水里,去感受一下浪潮的雄伟气势!我多么想变成一条鱼儿,让浪潮冲打,去感受一下浪潮的汹涌!
从听说钱塘江大潮开始,我就很想知道浪潮是怎么形成的,直到读了《观潮》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原来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所以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时,由于江面变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只好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才形成如此壮观的钱塘潮。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亲自到盐官镇去看一看、瞧一瞧,亲自感受一下名不虚传的钱塘潮,感受一下我们伟大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