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kittenchen
2021-12-10 23:14:07
0

  说来惭愧,一直把《鲁宾逊漂流记》认为是凡尔纳的作品,看了才知道这是英国作家迪福的荒岛小说。而迪福和凡尔纳不但不是一个国家的,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物。迪福要比凡尔纳早出生180多年呢。

鲁宾逊漂流记
  话归书中内容,鲁滨逊因为船出了事故,流落到荒岛,面临绝境。怎么办?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鲁滨逊确定了自己的处境后,肯定是惊慌害怕,不知所措,换做是我那一定嚎啕大哭,埋怨老天爷为啥这么折磨我?!但是鲁滨逊没有哭,他很理智、很冷静,特别是很乐观,就是我们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吧。他把自己的“悲惨”和“幸运”对照起来,让自己在极端的逆境中仍旧看到希望,这就有了活下去勇气和力量。

  要生存,就有有坚定的信念。

  在荒岛上,与世隔绝,铺天盖地的孤独,没有任何人商量,鲁滨逊只能和自己、和自己的信仰交流,如果没有坚定的虔诚的信念,恐怕他早就被这么许许多多、无处不在、超乎相信的困难吓怕了、击败了、打死了。

  要生存,还要有顽强的毅力。

  在鲁滨逊决定要造一只船后,“我砍到了一棵大树。用22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14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吧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天啊,造一个小船竟然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没有顽强的毅力则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而且造好之后,竟然无法推下大海!这对鲁滨逊是多么大的打击!但是他没有被击倒,而是选择了重新再造一条小船。什么是不屈不挠的毅力?鲁滨逊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要生存,更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鲁滨逊在荒岛上造住所、养羊、种大麦、晾晒葡萄干、做面包等,这些情节都非常有趣。这与鲁滨逊多年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关系,他虽然不精通这些,但都能做到。甚至连制作器皿这样的“高科技””“技术活”,在鲁滨逊经过多少次的试验后也终于成功。我想,在应接不暇的困难中,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给鲁滨逊带来很大的快乐吧。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技多不压身。这一点倒是应该讲给孩子听听,多学会一样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也许当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特定的环境下,也许就能发挥作用。

  要生存,关键是要有一个随遇而安的好心态。

  好心态在鲁滨逊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睡得好。在荒岛上的第一夜,鲁滨逊惊魂未定、前途未卜,但他仍旧在树上“美美睡了一觉”,而后在经历疲劳、疾病、遇到野人的惊恐后,鲁滨逊也能“沉沉睡去”。睡得着本身就是一种好心态的表现。睡好觉才能更好的思考,找到活下去的方法。其次是吃得饱。一开始只有吃烤羊肉,后来喝羊奶,吃海龟蛋,发现水果、吃葡萄,晒葡萄干,到后来自己动手制作面包,鲁滨逊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餐桌”,建设着自己的饮食文明。不论吃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认为这很“美味”。这就是随遇而安,这就是知足常乐。突然就想起苏轼。哈哈,调侃一句:“试问荒岛应不好?”老鲁必捋捋胡须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从一个爱冒险、不安分的小哥,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创造了奇迹的大叔。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顺境、逆境,甚至绝境中,生存、活下去、坚持下去都是最重要的。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工智能》读后感--人工智能...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货币战争》读后感 我春节期间就翻了这一本书。这本是一个在美国两房工作过的华人写的,是一本颇难定位的书,至少经济学家不认...
《加尔文与商业》读书笔记:“救... 701,圣经的经济计划中最神奇、最能使人确立信心的一点在于赎回、救赎(Redemption)概念不仅...
《培根随笔》读后感之《谈美》 "美"分为:外在美――美貌,内在美――美德。有句谚语:"Virtue is fairer far t...
《孤独六讲》读书笔记1000字... 《孤独六讲》是蒋勋先生写的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
《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文明从未健康地发展过,如果没有大量可靠的真实信息,文明不可能得以健康发展。如果受到错误信念这一恶疾的...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及摘抄...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及摘抄感悟1000字1、原文摘要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自我实现的语言。意思是,...
《人工智能》读后感:人工智能已... 自从谷歌研发的阿尔法狗(AlphaGo)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最终以4:1取胜,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
读书笔记‖《狂人日记》读后感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我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真的是晦涩难懂,如同嚼蜡。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
《复兴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精... 《复兴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1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细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