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而我因一時興起,下館吃飯,不想吃飯中發現還可館中窺國,實在有趣。此館非彼管,但管館想通,皆爲一點,可觀天下。餘素愛辣菜,遂點了外婆煎豆腐,大盆香幹和一碗米飯,等待期間,服務生折回問我是否确定,我一愣說确定,未明就裏,等上菜時方才明白,此二菜名雖不同然做法相同,其味亦然,餘哭笑不得,索性将就食之。然在餘用膳之中,突然頓悟,菜可同味異名,這世上很多事情亦可如此處之。
譬如取仕之道,漢時有舉孝廉,隋唐有科舉,如今亦有公考,名目不同,其實一樣是吸納人才的途徑。人才是社會發展,國家強大長治久安不可或缺的資源,亦可爲社稷安穩之宿敵,風崩離析之催化劑。唐太宗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很多人皆以爲此中之水是百姓,所以百姓亦可覆舟,而舟指的就是朝廷也就是現在的政府。其實很多人隻知其一未知其二。水何以覆舟,要掀起狂濤巨浪才可覆舟,而此間之浪是何人物?是人才。一個國家要維穩需給人才一個通道,能夠實現他人生抱負,盡量發揮他能量的地方,如若不然則會成爲這個社會和諧的反作用力,漢時張良,唐時秦瓊,明時劉伯溫,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這些人才在治世有了一個通道到達了他們該在的位置,他們發揮能量造福社會,試想如果朝廷能夠給這些人一個穩步提升的管道,那些改朝換代何以發生。漢朝初定之始,有人問過劉邦你何以得天下,劉邦曆數了他手下的精兵強将後說項羽有個範增還棄而不用直至氣死,豈能不敗,而事實上項羽棄而不用的又何止是一個範增。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公說道漢武帝時,對于領導者選用人才方面有一段自己的見解,裏頭說道漢武帝之前少見酷吏而到了武帝朝酷吏卸啵瑫r也不乏治世能臣,對外征戰方面李廣,衛青,霍去病各個英勇使敵人膽寒,各種各樣的人才其實每個時代都不缺,隻看領導人怎麽選人,故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裏馬失得,人才可萬萬失不得。古有刑不上大夫,今亦有禮遇各方面人才的美談。可是随着這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久,有一種詞叫做體制開始盛行,酒席飯局常可聽到。因爲有了體制這條線,這個社會形成了兩個部分,體制内和體制外。何爲體制内,顧名思義即統治階級陣營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而體制外則爲被統治陣營的,也就是處江湖之遠的人們,即被統治者,享受政策紅利少的群體。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原先敢闖敢拼的無知p民在這段時間的鍛煉中慢慢有了一些物質上的積累同時也有了智慧上的積累,這群自以爲處江湖之遠的朋友們突然意識到了我不需要政府但政府很需要我們啊,特别是交稅的時候,于是乎這些創業的第一代們意識到要跟政府談談,讓政府多聽到他們的聲音而不是隻有酒桌上碰杯的聲音。随着民營經濟的壯大,政府開大會也不敢隻是自己圈子裏的人吃吃說說旅旅遊就好了,十八大更是增加了民營企業代表的人數,雖然依然不多,但也是一個信號,黨要彎下小蠻腰聽聽群械男穆暋K孀琶駹I第一代資本上的積累,在培養第二代資金問題上沒了問題,第二代也可從第一代中學習經驗更上一層樓,香港的李嘉崭缸蛹纯煽吹轿磥碇袊w制外的人才亦會蓬勃成長壯大。中國管理層是否該想想在選人用能上改變一下方法,不單單隻使用體制内的人,還可以學學漢朝的舉薦制,打破體制局限,不拘一格降人才,讓科舉與舉薦并行,回皇巳酥模尵鴱娊ㄔO我們更美好的國家。
用膳不僅僅是吃飯,要求的還有更大格局的氛圍,館中窺中國也是如此,否則不就成了菜中窺中國了。說到餐館,我們第一反應必是吃飯二字,然吃飯一詞又打開了我的第二道靈感大門。餘突然察覺到飯館與國家之間竟有共通之處,聽餘此言諸君必吃驚非常,不必驚訝,相通之處就在這吃飯二字上,飯館之主如政府,服務生如公務員,而我們這班食客便是所有的人民百姓。我們來飯館是幹什麽的,吃飯,而民以食爲天,政府要怎麽樣才算合格,至少得讓人民吃飽穿暖吧,說到底還是吃飯二字。古代起義其實說白了多是因爲吃飯二字引起,而起義會引發什麽呀,改朝換代,這詞可分量忒重了。自古以來,起義名目繁多,有陳勝吳廣因剖開魚肚看到紙條起義的,有劉邦斬白蛇起義的,還有洪秀全因考不上公務員構思出了類基督教的拜上帝教起義的等等,但細想他們爲什麽能忽悠一幫人,甚至整個中國的人跟着他們一起起義的呢,當然起義軍中不乏要在亂世中實現政治理想的有志青年,但更多的人其實要求很簡單,就是爲了能吃上一碗飽飯,否則誰會賭上自己性命甚至全族的性命去跟朝廷作對啊。明朝的創始人朱元璋先生就在他功成名就後要了一碗翡翠白玉湯憶苦思甜,動情的說曾經他想着就是跟着父母好好種田幹活,可當時的元政府不讓他活,元政府的的稅逼得他們家家破人亡,自己也因爲吃飯問題隻能去寺廟當和尚爲了有口飯吃,可大鍋飯是不可持續的,終于有一天他被迫流落街頭去化緣,說好聽是化緣然實則是要飯啊,就是因爲吃飯問題把一個好好的普通青年活活逼成了憤青,從而铤而走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遂成他一生的霸業,元政府爲自己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這不能不引起政府當權者的警戒啊,以史爲鑒可以知興替,當今中國又何止是吃不吃飽飯的問題,是能不能吃的問題,食品安全案件頻頻曝光,導緻全國上下一片嘩然,坊間和網上很快就出現了各種段子諷刺政府監督無能,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它還會因此而産生更多一系列的問題,社會上人心惶惶,充斥着對政府的不信任,其中更夾雜着如房價,政府公權力過大等社會問題。在我國境外還有多股勢力在向我國挑釁,如今之中國真可謂内憂外患,貌似風平浪靜,實則危機四伏。再長此以往,國将不國。
古人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我因一时兴起,下馆吃饭,不想吃饭中发现还可馆中窥国,实在有趣。此馆非彼管,但管馆想通,皆为一点,可观天下。余素爱辣菜,遂点了外婆煎豆腐,大盆香干和一碗米饭,等待期间,服务生折回问我是否确定,我一愣说确定,未明就里,等上菜时方才明白,此二菜名虽不同然做法相同,其味亦然,余哭笑不得,索性将就食之。然在余用膳之中,突然顿悟,菜可同味异名,这世上很多事情亦可如此处之。
譬如取仕之道,汉时有举孝廉,隋唐有科举,如今亦有公考,名目不同,其实一样是吸纳人才的途径。人才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资源,亦可为社稷安稳之宿敌,风崩离析之催化剂。唐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人皆以为此中之水是百姓,所以百姓亦可覆舟,而舟指的就是朝廷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其实很多人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水何以覆舟,要掀起狂涛巨浪才可覆舟,而此间之浪是何人物?是人才。一个国家要维稳需给人才一个通道,能够实现他人生抱负,尽量发挥他能量的地方,如若不然则会成为这个社会和谐的反作用力,汉时张良,唐时秦琼,明时刘伯温,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这些人才在治世有了一个通道到达了他们该在的位置,他们发挥能量造福社会,试想如果朝廷能够给这些人一个稳步提升的管道,那些改朝换代何以发生。汉朝初定之始,有人问过刘邦你何以得天下,刘邦历数了他手下的精兵强将后说项羽有个范增还弃而不用直至气死,岂能不败,而事实上项羽弃而不用的又何止是一个范增。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公说道汉武帝时,对于领导者选用人才方面有一段自己的见解,里头说道汉武帝之前少见酷吏而到了武帝朝酷吏众多,但同时也不乏治世能臣,对外征战方面李广,卫青,霍去病各个英勇使敌人胆寒,各种各样的人才其实每个时代都不缺,只看领导人怎么选人,故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失得,人才可万万失不得。古有刑不上大夫,今亦有礼遇各方面人才的美谈。可是随着这个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久,有一种词叫做体制开始盛行,酒席饭局常可听到。因为有了体制这条线,这个社会形成了两个部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何为体制内,顾名思义即统治阶级阵营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而体制外则为被统治阵营的,也就是处江湖之远的人们,即被统治者,享受政策红利少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先敢闯敢拼的无知p民在这段时间的锻炼中慢慢有了一些物质上的积累同时也有了智慧上的积累,这群自以为处江湖之远的朋友们突然意识到了我不需要政府但政府很需要我们啊,特别是交税的时候,于是乎这些创业的第一代们意识到要跟政府谈谈,让政府多听到他们的声音而不是只有酒桌上碰杯的声音。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政府开大会也不敢只是自己圈子里的人吃吃说说旅旅游就好了,十八大更是增加了民营企业代表的人数,虽然依然不多,但也是一个信号,党要弯下小蛮腰听听群众的心声。随着民营第一代资本上的积累,在培养第二代资金问题上没了问题,第二代也可从第一代中学习经验更上一层楼,香港的李嘉诚父子即可看到未来中国体制外的人才亦会蓬勃成长壮大。中国管理层是否该想想在选人用能上改变一下方法,不单单只使用体制内的人,还可以学学汉朝的举荐制,打破体制局限,不拘一格降人才,让科举与举荐并行,回笼仕人之心,让精兵强将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国家。
用膳不仅仅是吃饭,要求的还有更大格局的氛围,馆中窥中国也是如此,否则不就成了菜中窥中国了。说到餐馆,我们第一反应必是吃饭二字,然吃饭一词又打开了我的第二道灵感大门。余突然察觉到饭馆与国家之间竟有共通之处,听余此言诸君必吃惊非常,不必惊讶,相通之处就在这吃饭二字上,饭馆之主如政府,服务生如公务员,而我们这班食客便是所有的人民百姓。我们来饭馆是干什么的,吃饭,而民以食为天,政府要怎么样才算合格,至少得让人民吃饱穿暖吧,说到底还是吃饭二字。古代起义其实说白了多是因为吃饭二字引起,而起义会引发什么呀,改朝换代,这词可分量忒重了。自古以来,起义名目繁多,有陈胜吴广因剖开鱼肚看到纸条起义的,有刘邦斩白蛇起义的,还有洪秀全因考不上公务员构思出了类基督教的拜上帝教起义的等等,但细想他们为什么能忽悠一帮人,甚至整个中国的人跟着他们一起起义的呢,当然起义军中不乏要在乱世中实现政治理想的有志青年,但更多的人其实要求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吃上一碗饱饭,否则谁会赌上自己性命甚至全族的性命去跟朝廷作对啊。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先生就在他功成名就后要了一碗翡翠白玉汤忆苦思甜,动情的说曾经他想着就是跟着父母好好种田干活,可当时的元政府不让他活,元政府的的税逼得他们家家破人亡,自己也因为吃饭问题只能去寺庙当和尚为了有口饭吃,可大锅饭是不可持续的,终于有一天他被迫流落街头去化缘,说好听是化缘然实则是要饭啊,就是因为吃饭问题把一个好好的普通青年活活逼成了愤青,从而铤而走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遂成他一生的霸业,元政府为自己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这不能不引起政府当权者的警戒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今中国又何止是吃不吃饱饭的问题,是能不能吃的问题,食品安全案件频频曝光,导致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坊间和网上很快就出现了各种段子讽刺政府监督无能,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还会因此而产生更多一系列的问题,社会上人心惶惶,充斥着对政府的不信任,其中更夹杂着如房价,政府公权力过大等社会问题。在我国境外还有多股势力在向我国挑衅,如今之中国真可谓内忧外患,貌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标签:阅读、文章、读者、人才、吃饭、
上一篇:读者文摘:蜗牛
下一篇:读者在线阅读:读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