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kittenchen
2021-12-11 00:44:59
0次
《論語》讀後感500字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爲聖人,就是因爲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财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别人不了解自己,隻憂慮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爲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系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爲,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牆”,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MeiWen.com.cn)。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爲什麽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隻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論語》讀後感700字
孔子是古代的聖人,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被記錄成一部書——《論語》。《論語》在曆史上的享有一定的盛名。直至今天,《論語》依然爲人人所傳頌。而我卻很好奇,我裏孔子所說的君子到底相差多少呢?于是我打開了《論語》
讀了《論語十則》的第一句,我覺得我做到了“學而時習之”,但卻從未感受到那份快樂。也許,隻有真正熱愛文學,求知若渴的人才會感受到那份快樂。“有朋自遠方來”隻是在同學之間玩些文學遊戲吧。“人不知而不愠”對于我來說,讓我感到自己是一位“君子”。這奇妙的成就感,好像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卻沒有做到。以後我也要進行多次的自我反省,像古人曾子那樣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總結,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而所謂“溫故而知新”,我隻是在複習課文的時候,腦海中隐約會出現一些新的理解。
勞動要與休息結合,學習也要與思考相結合。如果隻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隻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入邪說的危險。
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人就是要實事求是。
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這種力争上遊的思想應該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
我們要像一切有優點的人學習。
雖然我沒有做到胸懷寬廣,意志堅強,但我麽還要爲實現“任”的理想努力奮鬥。
而在我所讀的所有至理名言中,我最喜愛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這是孔子對當時帝王的真心勸誡,可惜當時真正理會并使用的卻不多。他們依然是“己所不欲,施與人”在當時幾千年前的思想中能夠明白的估計隻有像孔子這樣的大賢吧。而再看如今,卻依然不能明白這句話的真谛。
《論語》是當時思想的巅峰著作,也是我們如今需要學習的做人準則。以史爲鏡,這面鏡子将帶你照向更遠的未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