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kittenchen
2021-12-11 00:44:59
0次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爲了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寫的回憶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是裏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書塾。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就是魯迅的百草園。鳴蟬,黃蜂,叫天子,雲雀都爲百草園增添了鳥語花香的氣氛。
冬天的百草園,下了雪,小魯迅就喜歡在雪地裏捕鳥,雖說沒捉到幾隻,但小魯迅依舊樂此不疲,在雪地裏快樂的折騰。
三味書屋是當時最嚴厲的書塾。魯迅和他的同學們每天上學進門就向一塊匾和一幅畫上的鹿行禮。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魯迅的先生非常嚴厲,也很有學問。當小魯迅跨入三味書屋的大門,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園裏玩耍,“隻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無言,終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裏我最喜歡這篇文章,魯迅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回想起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還有那些成長中的壓力和收獲。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于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诠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麽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我們要珍惜童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