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话题对于大部分现代的中国人相当陌生,主要原因是从小接受的便是无神论的唯物主义教育。讨论神的存在在某一个时期甚至是一种禁忌。但同时我们身边随处有大量的寺庙和教堂,有念经的和尚和虔诚的香客,有布道的牧师和作礼拜的基督徒。从这方面来讲,宗教离我们并不远。
还有一种说法,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也没有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它是为解决人类社会的什么问题存在?没有信仰的民族又和有信仰的民族有什么差异?
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有的疑问。
《人的宗教》这本书开篇就给了我相应的解答。
作者讲到本书是一本谈价值的书,而不是谈宗教史和每一个宗教的派别,更不是对不同的宗教作比较。
什么叫做价值呢?作者举例说,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坏音乐和好音乐的创造一样多,但我们不能期望音乐课程上给予它们同等的注意。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假定只有最好的才能得到眷顾。因此作者眼中的价值是世界宗教的最佳面目-宗教最好的是什么?
作者继续讲到“世界各宗教在神学和形而上学中所揭示的真理,乃是受到启发的。至于机构组织-特别是宗教机构-却是另外的一回事了。由于机构是由本身内在有缺陷的人组成的,也因之就是由善与恶所组成”。
因此,区分宗教的所揭示的真理和宗教的机构对于了解一个宗教特别重要,而人们往往是首先接触到宗教机构,不可避免对这个宗教产生了误解,错过了理解它的深层真理的机会。
宗教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保存着各个民族的智慧传统,因此各大宗教其实构成了世界智慧传统。通过宗教是了解人类的智慧传统的最佳途径。同样,要了解一个不同民族的人,通过他们是信仰也是最佳途径。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了解你所不了解的民族越来越成为必要。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了解其他民族也是内在的需要-是为了享受世界性的见识所提供的宽大角度。正如柏拉图称之为“灵魂的眼睛“被开启一样,将关于宗教的智慧转移到视线之内,精神的视野增加了一个维度,也是打开了另一个可以生活的世界。
“只知道英国的人,他们对英国又能知道什么呢?
此外,人性是相似的 ,因此这些世界上伟大的智慧传统对我们自己无法回避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宗教解决的是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正如霍姆斯法官所说,科学对次要的需要作出主要的贡献,宗教无论成就多小,却至少是针对最重要的事物。
虽然他在这一章中还未谈及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作者将儒家和道家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原初宗教列入八大宗教),但从目前的定义来说,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毋庸置疑也隶属于传统的世界智慧:如果将他们真理的部分与世俗机构的部分分开,它与其它的宗教一样可以是一种信仰模式,同样是解决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
所以,从作者的定义而言,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只不过我们不认为它是一种信仰,把它遗弃罢了。
为什么中国人的信仰这么容易被遗弃?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却保存的不错?我们在后面的具体的每一个宗教中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