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一生恪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学术与道德操守,温雅谦逊,笔耕不辍,为广大知识分子和读书人树立了效仿的榜样。
《杨绛传》是由中国资深传记作家罗银胜于21世纪初所著,本书以时间为轴线,叙述了杨绛先生及其家庭的坎坷之路。这其中包括杨绛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伉俪共赴英法的留学生活、抗日战争回国后的艰难岁月、“洗澡时期”的迫害与豁达、耄耋时期的辛勤整理与写作。全书读完,便可对杨绛先生的为人处世哲学有所了解,不禁钦佩这样淡薄名利、献身知识、温柔与坚强并存的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和读书人。
读完《杨绛传》,一种对知识和人生的思索涌上心头。对知识和读书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生平淡专一的实践,都为我们对读书和人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收获一:为人低调,潜心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知足且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贪图外界认为各种好的东西,很可能是专心致志和快乐满足的。有些东西固然很好,但不一定适合你或满足于你的需要。认准自己的方向并努力达到自己喜欢的结果,才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低调的做事风格也伴随着杨绛先生一生,她甘心做一滴清水、“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等勇气和智慧也不免使得我们要学习韬光养晦,多提升自己的内在和实力。
收获二:人性本善,积极乐观。杨绛先生说:“良心出自人的本性,除非自欺欺人,良心是压不灭的。”当然,杨绛先生的本意并非是人性本善,只是笔者妄加表述。杨绛先生认为良心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再恶的人,他们也是存有良心的,这一观点笔者很认同的。笔者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的问题并非是正确与错误的区分,人性中的善恶是掺杂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比如良心是每个人善良的一面,而自私、贪婪又是人们广泛的劣根性。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本书中也常有体现,笔者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这里面既有对命运的和解,又有对好的追求,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思索极深。
收获三:对学习外语和婚姻的建议。我们品味一下杨绛先生对这两个方面的看法吧。“多会一门外语,好比多一把金钥匙,每一把金钥匙都可以打开一座城。城里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游乐园。你们如果不懂外语,就会比别人少享受很多东西。不要因为自己在学外语的某一方面困难就放弃外语,这样就太可惜了”;“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相互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认为,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第一个回答告诉我们,不要因为难而放弃外语,可以大胆的努力试试。第二个回答告诉了我们,理解很重要,以及恋人之间并不一定要求相互合适。如果能够做到尊重理解,感情依然可以很好。
不懂的地方:自由是含忍的结果?
书中杨绛先生谈到,自由和和含忍是辩证统一的,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这与我们大众宣扬的“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很有出入。当我们遇到不公、欺骗、冷眼、嘲笑的时候,我们潜意识的是伸张、破除和反击。但杨绛先生的处世观却是只要不是威胁生死或核心利益的事情,都可以为之容忍。笔者暂且不知这种方式是否能达到自由和胜利,其可能是笔者既没有理解其中要义,也没有魄力和豁达胸襟亲身实践这一点,并不能弄懂这一观点的含义。
读书文摘:
“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良心出自人的本性,除非自欺欺人,良心是压不灭的。”
“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