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是世界顶级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畅销、最经典、最实用的为人处世参考书。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本书助你成功的八项技能
1. 摆脱思维定式,培养新思维,拓展新视野,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2. 迅速轻松的交友。
3. 提升人气。
4. 争取他人同意你的看法。
5. 提高影响力、声望以及成事的能力。
6. 处理抱怨,避免争论,确保与他人的交往顺利而愉快。
7. 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风趣的谈话者。
8. 激发同事们的热忱。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开发并利用那些沉睡、尚未利用起来的种种财富。这是一本行动的书!普林斯顿大学前任校长约翰·G·希本博士曾说“教育就是应付人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赫尔伯特·斯宾塞说“教育的伟大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要想从本书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就必须:
1. 培养出一种深深的求知欲,以便把握人际关系原则。
2. 先把某一章阅读两遍,再进行下一章。
3. 在阅读的同时,不时地停顿下来,问问自己该怎样运用每一条建议。
4. 标注所有的要点。
5. 每月温习本书。
6. 有机会就要运用这些原则,把本书当做一本解决日常问题的工作手册,
7. 让身边的人来监督,当做一场有趣的游戏。
8. 每周检查自己取得的进步,问问自己犯了哪些错误、得到了什么提高、获得了哪些教训。
9. 记录笔记,写明白自己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第一篇 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
01 真心取蜂蜜,蜂房不可踢
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人们都不会为任何事情进行自我批评,哪怕是错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批评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它会使人采取防御手段,而且往往使其竭力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因为它会伤害一个人那可贵的自尊、自重感,同时还会激起他的反感情绪。著名心理学家汉斯·赛尔威说道“我们极其渴望得到赞许,但却非常害怕受到谴责。”批评是收不到效果的。人性使然,自己做错了事只会责备他人,而绝不会责备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凡我们想要矫正或谴责的每个人,都极可能会为自己辩护,甚至反过来谴责我们。尖锐的批评和斥责最终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当我们跟他人打交道时,敬请记住,我们不是在应对理性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性动物,即浑身都带偏见且受自尊和自负驱使的动物。
遇到问题,我们不要谴责他人,相反要试图理解他人。我们可以努力去发现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比起批评来,会很有益,也很有趣。这样做可培育出同情心、宽容心和爱心。了解所有人就是宽容所有人。
【原则一】切忌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
02 与人相处的秘诀
能让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他想要的东西拿给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说过“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的冲动和成为伟人的欲望。”威利·詹姆士曾说“人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他人的赏识。”能真诚的满足他人这种内心饥饿的人,就一定能将对方握在自己的股掌之中。寻求自重感的欲望是人类和动物之间最为重要的差别之一。能充分让一个人发挥他最大的潜能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要急于称赞,而迟于谴责。
欣赏和溜须之间的区别就是:前者真诚,后者虚伪;前者发自内心,后者随口而出;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前者普天同赞,后者人人共谴。不怕敌人攻击你,就怕朋友谄媚你。谄媚,即准确告诉别人自己之所欲。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无论用什么语言,你的话只能说明你的为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美德就是欣赏。试着在你每天的旅途中留下友好的感恩火花,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些火花会点燃友谊的火焰,成为照亮你下次造访的灯塔。但凡批评和嘲笑失效的事情,诚恳的褒奖必将结出硕果。
我只能经过这儿一次,因此凡能为任何人做的任何好事或表示的好意,我趁现在就做。我不能推迟,也不能忽略,因为我不会再从这儿经过。
爱默生说“凡我遇到之人都有比我高明之处,我跟他学的就是那些。”我们不要老去想着自己那些成就和需要,而是去琢磨琢磨别人的优点,然后把谄媚忘掉,给予他人由衷而诚恳的赞赏。如果你给予“衷心的嘉许,慷慨的表扬”,哪怕你早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人们还依然铭记在心,终生珍惜、传诵。
【原则二】给予他人由衷而诚恳的赞赏。
03 成此事得天下,败此事则独行
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对他人都不予关注。世上唯一能影响他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所需要的,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你从来到人世的第一天开始,你的每一个举动无一不是为你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的。哈利·A·欧弗斯屈特在《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说道“行动产生于我们的基本欲望......无论想要说服的人是在商界、家庭、学校还是在政坛,能给出最佳建议的是,首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求。成此事得天下,败此事则独行。”影响他人的最佳方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需要讲话。
你也许明天就想要劝说某人去做某件事。在你开口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怎样才能使这个人想要做这件事呢?”这个问题会阻止我们匆忙涉入某种境地,结果却徒劳地谈论我们的欲望。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有一条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既从对方也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这个世界满是唯利是图之人,因此那些无私服务于他人的少数人就占有优势,而且也没有多少竞争。欧文·D·杨曾说过“能与明白自己想法的人换位思考,这类人根本无须为自己的未来发愁。”要慢慢养成总为他人考虑并从他人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激发他人对某种东西的渴望,不应该理解为操控他人,使他人去做仅仅有利于你而无利于他自己的事情。双方在合作中均应获益。
【原则三】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求。
第二篇 让人喜欢的六种方法
04 处处受人欢迎的秘诀
你如果关注他人,在两个月理所交的朋友要比只想让他人关注你,在两年里所交的朋友还多。如果我们总是致力于给人留下印象,让他人关注我们,那我们将永远交不到真诚、真实的朋友。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德勒的《人生对你的意义》中说道“不关注他人的人,其人生必遭莫大的困难,同时还会给他人带来莫大的伤害。人类所有的失败均源于这类人。”真诚的关注他人是一名推销员应具备的极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任何顾客都喜欢认为是自己在买东西,而不是被推销东西。通过真诚的关注,一个人甚至能够赢得千金难求人物的注意、时间及配合。假如我们想交朋友,那就让我们先站出来替他人做些事,做那些需要时间、精力、舍己、体恤的事。如果我们想交朋友,那就让我们热情的向他们问好。
我们关注他人时,也是他人关注我们时。正如其他人际关系原则一样,必须要真切得表示关注。这不仅有益于关注者获益,而且有益于被关注者,这是双方均得益。如果你想让他人喜欢你,或者如果你想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如果你在帮助自己的同时想帮助他人,请务必铭记这一原则。
【原则一】真切地关注他人。
05 给人良好印象的简单方法
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远比身上穿的重要。行动胜过动嘴。一个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非常高兴见到你。一次微笑远比一次皱眉蕴含着更多的信息。那也是为何鼓励比惩罚更有效的原因。微笑的影响力即使是看不见的,但却是伟大的。如果你希望他人见着你很高兴,你也一定要很高兴见着他人。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是单独一人,不妨吹吹口哨、哼哼曲子、唱唱歌,就像自己真的很快乐一样,那样容易使你快乐。
行动似乎是追随情感而来的,可事实上,行动和情感是携手同行的。通过调节直接受意志控制的行动,我们可以间接地调节不受意志控制的情感。所以,如果我们失去了快乐的心情,那么通向快乐的至高无上的捷径就是,快乐地坐直身姿,就像快乐就在身边一样行动、言谈...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找到快乐的稳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控制你的思想来实现。快乐不敢取决于外部条件,而取决于内在条件。莎士比亚曾说“好与差无什么区别,那是由于人的想法使然。”林肯曾说过“大多数人的快乐程度取决于他们想要自己快乐的程度。”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种正确的心理态度,勇敢、坦然和愉快的态度。正确地思考就是创造。一切东西都源自渴望,每种真诚的祈祷都会得到回应。只要我们心有所想,那么我们就能做成。
【原则二】微笑。
06 避免麻烦的方法
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比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更为关注。如果你能记住那个姓名,接着自然地叫出来,那你就给了对方一个微妙而有效的恭维。罗斯福总体指导,获得好感的最简单、最明显且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记住对方的名字,让别人拥有自重感。
【原则三】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任何语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词汇。
07 优雅谈吐的简单方法
洗耳恭听是我们能给予他人的一种恭维。哈佛大学前校长查尔斯·W·艾略特说“成功的商务会谈没有什么神秘的诀窍可言,静心聆听非常重要,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使人感到荣幸的了。”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其原因就是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能倾听他人的能力似乎要比任何良好的性格都要罕见。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穆雷·巴勒特说“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可救药的,无论他们怎样被教化,仍然跟没有受过教育一样。”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一位拥有谈笑艺术的人,那就需要做一位专心的听众。要使他人对你感兴趣,先要对他人感兴趣。问他人乐于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人谈论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原则四】做一位优秀的听众,鼓励他人多谈论他们自己。
08 吸引他人的方法
为对方的利益说话对双方都有好处
【原则五】为他人的利益说话。
09 让人立刻喜欢你的方法
如果我们都是那样自私至极,非得从他人身上得到什么才愿意释放一点快乐、才肯传递一点儿真心的赞扬,如果我们的气量小得跟酸苹果一般,那我们活该遭到失败。永远使对方感觉重要。约翰·德威教授曾说“自重的欲望是人性中最深层的驱动力。”威廉·詹姆斯博士说“最为深层的人性原则就是渴求为人所赏识。”
像“不好意思打扰你”“能否请你...”“麻烦你...”“你介意...”“谢谢”等只言片语可以让单调的日常生活在不经意间得到润滑,这些话语还是良好修养的标志。
你所遇到的所有人差不多都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比你优秀。深入他们内心的稳妥方法就是,巧妙地让他们觉得你认同他们的重要性,而且是真心认同。
【原则六】让他人自觉重要,且必须做得真诚。
第三篇 争取他人同意你的看法
10 争辩不能让人获胜
为什么一定要证明人家是错误的呢?你这样做会让人家喜欢你吗?你为什么不给他留一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也不要你的意见。你何必去跟他争辩呢?永远要避免正面的冲突。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益于辩论,那就是避免争论。如果你辩论、激怒、反驳。你可能偶尔会获得胜利,不过那只是一个空虚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佛祖曾说过“憎恨无以止憎恨,博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消除误会不能用争论,而需要用圆润的交际手腕、柔和的姿态和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态度来解决。
【原则一】争辩中最能得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11 树敌以及避免树敌的方法
伽利略曾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东西,只能协助他自己去发现它。”苏格拉底曾说“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承认自己可能出错,你将永远不会陷入麻烦。这样做既能阻止争论,还能激励对手跟你一样公平、开明、大度。这还能让他也认为自己可能出错。当我们犯错了以后,我们私下可能会承认。如果处置得温和、巧妙,我们也可能会当着他人承认,甚至为我们自己的坦诚和大度感到自豪。可如果有人硬让我们接受不愉快的事实,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换句话说,别跟你的顾客、配偶或是对手较劲。别指责他们,别激怒他们。不妨用点外交手段。
【原则二】尊重他人的意见。切勿说“你错了”。
12 勇于承认错误
当我开始自责的时候,他唯一能滋养自己自尊的方法就是采取仁慈而宽宏的态度。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自我批评不仅能减轻自己的歉疚之情和对方的防备之心,通常还能弥补由于过错所导致的问题。所有愚蠢之人都试图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而这也是多数愚蠢之人的行为。不过承认自己的过失可使其高出众人,并获得一种尊贵而高尚的感觉。
如果我们是对的,那我们不妨尝试着巧妙而婉转地赢得他人赞同我们的观点。如果我们是错的,这种情形实在频繁得吓人,如果我们还是坦诚之人,那我们就要迅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无论你相信与否,在各种情形下,都会比替自己辩护更为有趣。用斗争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可使当你谦让的时候,你可以得到比期望的更多。
【原则三】如果你错了,迅速而明确地承认。
13 一滴蜂蜜
你我不能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意见。不过如果我们温和一些、友好一些,却可以引导他们接受我们的意见。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让你脱掉你的外套,而温和友善的接触以及欣赏也比威胁、狂暴更能让他人改变自己的主意。
【原则四】以友善的方法开始。
14 苏格拉底的秘诀
跟他人交谈时,切勿一开始就讨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那些事。不妨在开始时一再强调那些彼此都赞同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强调你们双方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唯一的差异知识方法,而不是目的。“不”字是一个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碍。当你说出了“不”字后,你的自尊就使得你不得不坚持到底。从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设法让他人回答“是”。
【原则五】让对方立刻说“是”。
15 应对抱怨的安全阀门
法国哲学家罗什福科曾说“如果你想得到仇人,那你就超越自己的朋友,可使如果想得到朋友,那就让你的朋友超越你自己。”因为当朋友超越我们时,他们就有了自重感。可使当我们超越他们时,那他们或者说他们之中的一些会有自卑感,还会心生嫉妒。
【原则六】让他人多说话。
16 赢得合作的窍门
没有人喜欢被差遣去做一件事。我们更愿意照着自己的意思买东西,或者做事情。我们希望有人关注我们的愿望、需要以及想法。爱默生《论自由》中说: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我们曾摒弃的想法,再次相会,他们显得疏远而又神圣。要让一个人转变而接受一种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经意地将这些观念移植到他的心里,让他关注、让他自己去思索。
【原则七】让对方觉得这是他的创意。
17 创造奇迹的公式
他人可能完全是错误的,但他们却不这样看。千万不要斥责他们。任何愚蠢之人都会斥责他人。要试图理解对方。唯有聪明、容忍、非凡之人才会试着那样去做。杰罗德·S·尼伦伯格在《与人接触》一书中评论道“当你表现出把他人的想法视如自己的一样重要时,交谈的合作性就达到了。一开始交谈就让他人明白你的目的或者方向,把自己当成听众来掌握自己的言谈,并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这些都会鼓励听众对你的想法特虚心听取的态度。”当个人问题变得难以克服时,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
【原则八】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
18 人之所需
一句可以停止争辩、消除怨恨、制造好感以及让人悉心关注你谈话的妙语那就是“我一点儿也不责怪你。若是我,我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原则九】赞同对方的想法和欲望。
19 人皆喜欢的动机
J·皮尔邦特·摩根说“人做一件事通常有两个理由:一个好听的,一个真实的。”人们当然知道那个真实的理由是什么,无须你去指出来。而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把自己高尚化,喜欢思考的是那听起来好的动机。所以要改变他人,那就要迎合那个高尚的动机。人们都是诚实的,并且愿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相对而言,背离这一原则的例外毕竟是少数。我相信那些故意刁难他人的人,如果你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诚实、公道、正直的,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做出良好的反应。
【原则十】诉求于更高尚的动机。
20 效法影视作品的戏剧化手法
把所销售产品的优势都给观众进行了戏剧化表现,它们的确有助于人们竞相购买。
【原则十一】让你的创意戏剧化。
21 鼓励竞争,提出挑战
“人人都有恐惧,但勇敢之人会放下恐惧,奋勇前进。即便走向死亡,那也是值得自豪的胜利。”这是古希腊国王禁卫军的座右铭。每个成功人士都喜欢“竞争”,这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证明自我价值、超越胜过他人的机会。正因为这些,才促成了竞走比赛、唤猪比赛、吃饼比赛等等。超越的欲望,自重感的欲望。
【原则十二】鼓励竞争,提出挑战。
第四篇 领导风范:不动声色地改变他人
22 从称赞和真诚的欣赏入手
心理学中认为,我们先听到他人对我们优点的称赞,然后再听到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就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原则一】从称赞和真诚的欣赏开始。
23 巧妙批评,不致怨恨
对那些憎恨任何直接批评的敏感人士而言,间接地让他们注意自己的错误能产生奇效。这也是纠正他人错误的有效方式。
【原则二】间接地让人注意到自己的过错。
24 先谈自己的错误
如果批评的人先谦卑地承认自己也并非无可指责,那么被批评的人听取他指出所犯的错误就比较容易了。日常接触中的谦逊和称赞能为你我提供多大的帮助。如果用得适当,那将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不可思议的奇迹。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自己并未予以改正,都有助于他人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则三】批评他人前,不妨先谈谈自己的错误。
25 没有人喜欢接受命令
提问不仅让命令显得更容易接受,而且常常可以激发接受者的创造性。如果人们能参与即将发出命令的决定,那么他们就更容易接受那项命令。
【原则四】提问,而不是直接下命令。
26 给他人留下面子
即便我们知道自己是对的,而对方完全是错的,让他人丢掉面子只会使我们失去自我。
【原则五】给他人留面子。
27 鼓励他人走向成功
一个人哪怕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称赞,这样才能鼓励他人继续进步。赞扬,对于人类温暖的灵魂来说,就像是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开花、不能生长。尽管如此,我们多数人随时把批评的寒风吹在他人身上,不知为什么却不愿意给他们施舍些许赞扬的阳光。当批评最低化,赞扬最大化时,人们所做的好事将会得到巩固,坏事因无人关注而减少。我们大家都渴望得到欣赏和认同,还会为此而不遗余力。没人想得到虚情假意,也没人想要什么吹捧。各种能力在批评之下会枯萎,在鼓励之下却能开花。
【原则六】赞扬最细微的进步,赞扬每一个进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28 给他人一个好名声
如果你对他人表现出尊重,或者你尊重他人某方面的能力,一般人还是乐于听从你的调遣的。简单来说,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激励他人提高自己,那你就得表现出那一特殊的才能就是此人的优点之一。莎士比亚曾说过“如果你没有某种美德,就假定你有。”最好是假定并且公开说明你期望对方拥有可开发的那种美德。如果你给他人一个极高的期待,那他就会不遗余力去奋斗,而不是让你大失所望。
【原则七】给他人一个不会辜负的美名。
29 让错误显得容易纠正
【原则八】采用鼓励的方法。让错误显得容易纠正。
30 让人乐意做你期待的事情
【原则九】让他人乐意去做你建议的事情。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成名的捷径:学习有效演讲,培养领导艺术。
当前人们最注意的是健康,其次是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他们要学习与人交往和影响他人的技巧。演讲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名的捷径,使他鹤立鸡群,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讲话得当的人,能获得其才学未必能获得的功绩和效果。卡耐基说“所有人在情绪激动之时都能讲。”卡耐基还说“任何一个人,如果有自信,而心中又孕育着一种非常炽热的意念,都能在公众面前做出动人的演讲来。”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去做你怕做的事,并为自己创下一个成功经验的记录。
上一篇:读书笔记之《女性贫困》
下一篇:读书笔记:初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