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书笔记
kittenchen
2021-12-11 01:17:38
0

  《反脆弱》这本书用了近 2 月读完,会翻开这本书是因为它被船长列在的一条叫做“重塑思想”的书单上,且李笑来老师也曾推荐过这本书,读的过程还是略吃力的,我是中、英两本一起看,英文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会去参考中文书籍(书籍来源:鸠摩搜书),作者的一些观点很颠覆,让读者觉得“原来想问题还可以这么想”!整本书围绕着反脆弱这个概念来讲,从生活、学习、健康、经济以及道德等一些角度出发,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什么是反脆弱以及如何去应用反脆弱。

反脆弱读书笔记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主动思考,去消化、理解读到的内容,如过合上书后讲不出来书里主要讲了什么,其实和没有读是一样的,为了避免无用功,所以我试着去总结读到的东西,并主动去将自己生活与工作与书里的知识进行关联,试着去进行知识迁移,毕竟,如果我们学到的知识无法产生迁移,按这些知识真就是无用的,就像堆在床底一堆覆满灰尘的书籍。

  以下内容是我关于书中提到的几个概念的总结,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的。

  反脆弱

  Antifragile 反脆弱这个词,在大多词典里是查不到的,因为在 Nassim Nicholas Taleb 提出这个概念之前,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反脆弱性的存在(虽然他们一定遇到过),在他们看来,脆弱的对立面是 robust 强健,那到底什么是“反脆弱呢”?

  简单的说,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欢波动、不确定性与小的错误,而脆弱的事物喜欢稳定与一成不变,厌恶错误。作者在书中用了达摩克里斯之剑 the sword of Damocles 和九头蛇 Hydra 去比喻脆弱与反脆弱, 在 the sword of Damocles 的故事中,达摩克里斯在体验做国王那过程中并不知道头顶悬挂的利剑对他是致命的,这种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而在 Hydra 的故事里,九头蛇是喜欢 volitility 波动与 error 错误的,当被砍掉一颗头时,会有两颗长出,伤害使它变得强大,Hydra 体现了反脆弱性的本质。

  What's does not kill you will make you stronger - Nietzsche

  我们同样可以在很多领域中举出具有脆弱性的事物与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而区分他们的简单标准就是他们在面对随机事件时,获得的有利结果是否大于不利结果。

  比如在物理领域,牛顿定律是脆弱的(相对论摧毁了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而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反脆弱的;在教育中,讲授型教学是脆弱的,而项目式学习是反脆弱的,前者是规划好一条路线让学生来“走”,而后者是确定好一个目标让学生自己找到能够通往目标的路线,前者试图避开 error,而后者试图不断地试错而找到最终的路径;在经济与社会领域,Top-down 的模式大多以失败告终(比如计划经济,大公社,苏联模式),而真正有效果的,多是 bottom-up 的模式(市场经济)。

  脆弱推手 Fragilista 与 毒物兴奋剂

  脆弱推手的概念,是指那些厌恶风险、不确定性与错误的人或机构,在他们看来,只有按照计划来才是好的,他们对一点点问题都倾向于干预,他们是天真的理性派,对于他们不理解的事物,他们倾向于当其不存在。而这种脆弱推手在经济、教育与医疗领域里比较明显,他们低估的事情的复杂性,只看到了直接干预带来的眼前的利好,而忽视了其带来的长远危害,在医疗中,这些脆弱推手常常会造成医源性损伤 introgenics,比如经常一感冒就推荐你吃药的医生,他们无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痊愈能力(或许处于商业利益),降低了你的抵抗力与免疫能力;在教育上,那些试图帮孩子计划好一切,让孩子走的顺利的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反而抑制了孩子的成长,这些医生、家长,都可以看做脆弱推手。

  观察我们身边有哪些脆弱推手 Fragilista 呢?

  比如,推荐你吃保健品的人,推荐你去健身房的人...

  自然界如何实现反脆弱性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自然界是如何实现反脆弱性,就是整体的反脆弱性是通过个体的脆弱性实现的(即通过淘汰脆弱的个体从而使种群的平均素质变强了) ,即淘汰次品理论。

  the antifragile of the whole often depends on the fragility of the parts.

  虽然这个规律听起来很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人道,但是在自然界中,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的社会不能主动将这种规律应用在人的身上(人始终应该作为最终目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应用的一些领域中;如果经济想要具有反脆弱性,就要求企业相对具有脆弱性,通过淘汰掉脆弱的企业(经营不好,不适合市场),留下好的企业,从而让资源的流动与产品的生产更有效率,达到经济的反脆弱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根本目标从来都不是发展,而是生存,竞争会逼着企业去发展。如果国家强行介入,让企业凌驾于经济之上,则只会带来低效,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公社”。

  如何从脆弱向反脆弱的方向移动(对不确定的解决方案)

  杠铃策略 barbell strategy

  什么是杠铃策略,这里并不是指对称,而是像杠铃一样,有两个极端组成,中间空无一物,拿投资来讲,采用杠铃策略的投资,就是取其两端,极端风险厌恶与极端风险偏好,比如,将90%的资产放在最稳健的地方(比如银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而将10%的资产进行风险投资(收益无上限,但你已经设置了损失的下限,避免毁灭性的风险),这种方法要比你将100%的资产投入到“中等”风险的证券中要稳妥得多。

  Transfer of learning

  在工作上,如何应用杠铃策略?先做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欧陆的作家及文学家,都喜欢在有一个能够提供稳定的收入来并且清闲的工作(公务员)的前提下,从事自己的写作,这样在业余时间他们不会有来自工作的压力,可以跟着灵感写作,多有好的作品出现,但美国的作家往往从事媒体或学术工作,受制于系统,灵感遭到扼杀,无法写出创造性,了不起的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主业是磨玻璃棱镜。

  我们职业发展上,同样也可以应用 barbell strategy,先从事安全的工作,再去做投机性、风险较大的工作,我的生活中有一个朋友就是这么做的,有一比较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同时自己有做了一个小公司,发展还不错。

  Errors and stressors are information 理性的进行试错(理性漫步者)

  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如果每次试错都能让你了解到什么是行不通的,渐渐地,你就会接近有效的解决方案了——这样,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更像是一笔支出而非一个 错误。当然,在此过程中你将不断地有所发现.

  transfer of learning

  积极地去尝试你的新想法,在实践(冒险)中去检验,而不是因为害怕犯错而一定要思考到逻辑完美才去行动,由于限于个人的思维的局限性,逻辑完美不可能实现,二则通过外界的帮助找到问题的效率更高,你只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通过试错,否定错误的方法,随后的有利结果便会给你带来收益。比如在外语学习中,主动去使用外语(如阅读),让外界(文章)来帮助你找出语言上问题(语法,词汇使用...),通过排除法找的最合适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句子,这种方法要比一开始就试图找到完美的句子要高效的多,很多人往往可能因为没有找到准确的表达而不敢开口说,渐渐的失去了使用外语的能力,要知道,准确地表单是通过不断试错后得到的,所以,我们一直采用的先背单词,再语学法,再学句子,再写文章的整条思路其实是极其脆弱的,如果不信的话,给小城市的高中省一本外文原著看看们是否能读懂就知道了。

  via negative 否定法与 lindy effect 林迪效应

  对于林迪效应,有这样一个易于理解的解释: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因此,一项技术存活的时间越久,其预期剩余寿命就越长。比如人类(会自然消亡的事物),如果一个人40岁了,那么大概他还能存活40年左右,他的生命时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对于非自然消亡的事物,比如信息(小说、诗歌,电影、技术、基因),这些东西,它的生命时长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延长,2000年的留存下来的书籍,比现在写出的书籍更有可能被我们之后几千年的人类读到,这就是林迪效应,总结一下,即,对于非自然消亡的事物,它未来预期寿命与它过去的寿命成正比。

  transfer of learning

  而林迪效应 lindy effect 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我们该如何将其应用到生活中?也许,我们可以用它来预测未来,这种方法叫做 via negetive 否定法。对于非自然消亡事物,时间越久,它的未来预期寿命就会越长,拿投资来说,那些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越早且如今还存在的公司,它的抗风险能力就要比刚刚上市的公司要强(因为经历的问题与难关多,其经验与应对危机的能力也相对更高)但这并不是说新上市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就差,只是说整体上看,新上市公司中在未来被淘汰的比率要高,记得李笑来老师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中谈到过,建议买 GAFATA 的股票,及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Tecent,Alibaba 这六家公司,其中就是用了类似 via negetive 否定法的原则,这些公司都是经过时间的筛选与淘汰后,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所以它们的股票在未来会有更高的可能性表现的更好,赢者通吃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投资,我么还能将 via negative 否定法应用到哪里呢?我觉得可以用于职业选择与找工作上,很多人喜欢选择新兴起的行业或者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很可能过气的也快,想一想十年前很热的岗位,有多少现在还很火的?同样,其在书籍挑选上同样适用,从畅销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效率要远低于从读经典中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下婚姻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些离婚的人去中,大多数是结婚没几年的,而哪些老夫妻,基本不可能离婚;亦或者在食物选择上,新引进或者发明的食物,往往不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好处,而那些传统的食物却对我们的健康更有益,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些食物与我们的基因更契合(代代人的筛选),但是否定法并不是说否定一切新事物,这里只是想说,想在涌现出的新事物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的概率,要比从被时间筛选过的事物总挑选出有价值的东西的概率低。

  输出能很好的检验我们的输入,当我合上《反脆弱》这本书最后一页时,我很有成就感的以为我已经将书读完了,理解了,但是当在电脑上敲下我的读书总结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没有能力有逻辑性的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而其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我没有读懂这本书,我只是将文字从头看到了尾,紧紧地做的是体力活而已,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我需要不停的从新去翻这本书,即使这样,我还是没能有逻辑的将这本书总结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说好书反复去读的原因吧,less is more,将一本书读十遍给我们带来的收益要比十本书只读一遍带来的多的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兄弟》读后感 壹初次阅读余华的作品,是《活着》,当时五年级的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虐”到了,这一次,我看到...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及其读后... 一、缘起读何勤华先生所著的《中国法学史》,何先生给中国每个朝代的法学家立传,介绍其法学思想。我就想,...
破毁铁屋的希望 ——《呐喊》读... 01“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逍遥法外》读后感 之前一直看贺卫方老师零散发表的文章或者与他人合著的书,这一次决定看一本贺老师的著作。这一本《逍遥法外...
读书笔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心情是沉重的,但感觉转瞬即逝,这是我从小练就的过目即忘的本领,哈哈。所以用...
《利维坦》读书笔记 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
《小说写作教程》读书笔记300... 传统文学创作理论与当代读者需求的脱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标题,自己心知肚明,现在还没有能力写完它。毕竟最起...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 摘录1: 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有规律的内容能...
青春随想_1200字作文 很久以前便看过这部片子了,那是只是觉着搞笑,如今大不相同的是:我是笑着哭的——当我失去我一个又一个小...
《龟兔赛跑》读后感_500字作...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它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只骄傲的兔子,自认为跑步最快,对面有一只老实的乌龟,他跑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