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 那为什么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爱呢?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 行军呢,打仗关键靠行军,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的部分。很多人认为交火了,开炮了,才是“打起来了”,实际上,开炮的时候,胜负已定了。行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正确的兵力,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 靠什么不要靠靠山。你的靠山跟别的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阵风就会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
>> 王道不是王者之道,是如何成为王者之道。
>>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这是讲赏罚要适度,滥赏无度,大家拿了还不感激你;滥罚无度呢,人人愤恨,你也没有威信。
>>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 所以处大事,决大疑,要熟思是非,不要拘于往事成败,不可迁就一时之利害,更不可归罪于谋臣。
>> 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
>> 一练体能,二练技术,三练战术配合,这才是战斗的本质
>> 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 下判断、做事业,要把握两条:趋利、避害。趋利和避害的权重,应该至少是相当的,五十对五十。但是,往往都成了七比三,甚至九比一。
>>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
>> 当敌方实而强,我们一要防备避战;二要耐心忍耐;三要外交协调;四要伺其虚懈,等他犯错,引他失误,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误”;五则看准时机,一鼓而下。
>>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 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会背,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原因在于判断,你判断不了现在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是判断不了敌情吗?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你只要对自己判断清楚了,任他什么敌情,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
>> 我们经营也是一样,你踏踏实实把产品,把服务做好,别老想着有什么“招”。实际上,奇谋诡道很容易,就那几招,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演戏要演得像而已。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所以人们爱听三十六计,不爱听“五事七计”。
◆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 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大喜功,不光统治者好大喜功,小老百姓做了炮灰填了万人坑,被搞得家破人亡,他还是崇拜迷恋那好大喜功的统治者。
>> 从战略来说,从人生道路来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
从打仗来说,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这就是林彪著名的“四快一慢”战术。
“四快”是指:
1. 向敌军前进要快。进攻时要善于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以抓住敌军。
2. 攻击准备要快。抓住敌军后,看地形、选突破口、调动兵力、布置火力、构筑工事、战斗动员等各项准备都要快。
3. 扩张战果要快。突破“一点”后,坚决扩张战果,使敌军无法恢复防御。
4. 追击要快。敌军溃退后,要猛追到底,使敌军无法逃跑和重新组织抵抗。
“一慢”是指发起总攻击要慢。要在查清敌情、地形,选好突破口,布置好兵力、火力,做好准备后再发起进攻。
林彪的“四快一慢”,就是孙子兵贵拙速的最好注解了。
>> 不能“成功了都是自己伟大,失败了那是环境变化”。环境本来没义务等我,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看来做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
>> 所以孙子的思想是“求全”,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把敌人也保全。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战的思想,和速战的思想。
◆ 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 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考虑问题
>> 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是风险,他首先假设干不成,只有他已经干成的那件事,他才认为能继续干成,最后他就成了集大成。
◆ 赢了再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古代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先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可战胜,在于你自个儿,能否战胜敌人,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你可胜之机。所以说,善战者,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却做不到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胜利可以预见,但如果条件不具备,是不可以强为。
>> 古代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先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可战胜,在于你自个儿,能否战胜敌人,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你可胜之机。所以说,善战者,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却做不到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胜利可以预见,但如果条件不具备,是不可以强为。
>> 形胜,是在等待中积累,让自己不可胜,越来越强。势胜,是胜机出现,抓住机会,一战而定。
>> 等什么呢?一是等形胜,积累自己;二是等势胜,等对方失误。对方一失误,胜机就出现了。对方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或者战胜的代价太大,不如再等一等划算
>> 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
>> 国家实力、政治进步、法制严明
◆ 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永远的课题
>> 形”是实力,是战略。
>> 管很多人跟管很少的人一样,是因为有“分数”,就是编制。
>> 能不能打赢,主要的秘密都在大家不爱听的、打瞌睡的部分,不在人人都兴奋的那部分。
>> 三个地方被人误读最多的,一是《计篇》,前面说了,“计”是计算衡量,不是奇谋巧计,不是诡道。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三就是“以正合,以奇胜”,都想贪巧求速,奇袭得胜,实际上孙子的“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这是分战法的排兵布阵,不是讲奇袭。
>> 势险和节短,是我们设计任何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就是前期准备、策划很充分,最后动手事很少很简单很有效
>> 战,要一战而定;击,要一发而中。所有的工夫,都在研究这一击,蓄积这一击的能量,打磨这一击的箭头,选择这一击的时间地点,而不是乱箭齐发。因为准备好的,其势险、其节短的一击,能保证必中,而且只需要射一箭。而乱箭齐发,不仅射不中,一大堆人,每一支箭,都要花钱花精力。
>> 气势,一是实力作底,那叫有底气,有底气,气势才上得来。然后呢,就是别人得认,被你的气势压倒,压不倒,那就还得较量较量。
◆ 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
>> 一点两面”,一点,是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打垮敌人;两面,是两面或多面包围,不让他跑掉,消灭他,或留一面给他跑,在路上消灭他。
“四快一慢”,先讲“一慢”,是总攻开始时间要慢,没准备好不动手,你若自己觉得没准备好,上级催也可以抗命。“四快”,一是向敌前进要快;二是咬住敌人后进行准备工作要快,如看地形、筑工事、捆炸药、布置火力等一定要快;三是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四是敌人溃退后追击要快。
“三猛”,是猛打,猛冲,猛追。集中一点,聚实击虚,猛打猛冲。敌人一溃退,就猛追。
>> 学兵法,先学不败,再学战胜。而且兵法的出发点,首先就是不败,而不是胜利。
◆ 兵法的设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
沉默成本不是成本
>> 不能慌,要能认输,能认栽。前面我栽了,认了。在新形势下想想怎么办。别老想把前面的捞回来,并且下老本去捞,那就是要输得精光了。
真英雄,没故事。
>> 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 在我们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更加要小心,看看自己,是不是其实很脆弱。
>> “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是有利才动。
>> 我们总是想解决问题,却顾不上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举措,并不能解决那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是灾难。
◆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 很多人每天跑各种场子希望“认识人”。其实,你要是自己有点本事,有点自己的正事,根本没时间,也没动力去“认识人”,不如在家带孩子。在孩子身上投资时间不够,才是职场人士的通病和战略投资的重大错误。
>> 企业发展战略也是一样,要靠自己力量去发展。如果要和别的企业“优势互补”,搞企业联盟,都指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发展,那最好死了这个心吧!
>> 驯养关系的本质:爱与责任。领导者对下级的厮养、豢养、驯养,就是爱与责任。
>> 驯养,就是爱与责任,期待与依赖。
驯养关系是深刻的,但又是越深刻,越脆弱!经不起任何一丁点儿背叛。
◆ 火攻的对象
>>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所以军队必须掌握五火之变,心中有数,灵活运用。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这是说水攻不如火攻。“以火佐攻者明”,用火辅助进攻,很明显容易取胜。梅尧臣注:“明白易胜。”“以水佐攻者强”,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
>>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 后记 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 圣人之道,本来就简单。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
上一篇:《血色浪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