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kittenchen
2021-12-11 01:18:24
0

  有幸在国学班第一堂课聆听姜鹏老师的经典精读《资治通鉴》。今天是国学18期的开学典礼,如此重要的时刻,我想请来的老师定然是重量级的,两天的课程充分验证了我的猜想。作为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姜鹏老师学贯东西,通晓古今,知识的渊博自然不在话下,但把历史讲到百家讲坛并广受好评,也需要更深厚的功底,因为要把枯燥的历史讲得既通俗易懂又有深度,既精彩又尊重史实,确实不易——尤其是对《资治通鉴》这类帝王之读。听完两天的课程,学到并悟到了许多珍宝,并把老师的独有观点和智慧记录以供复习体会。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在正式讲课前开学仪式中,有个环节是老师代表发言,姜鹏老师从“6.28上海暴力事件”剖析反思,认为当下社会戾气太重,源于我们当下的教育体系,太注重分数成绩。且不单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对孩子的期待带着功利,期许孩子通过高分进入好学府,未来有好的工作可以赚取高的财富。于是导致学校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太缺少人文关怀,太希望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却忘了首先应该教育他成为合格的人。国学的意义是希望把漠视多年的人文关怀重新拾回来。

  建议同学们不能过于关注有形的东西,还要关注无形但重要的东西,这个社会变化太快,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如何找到不变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不变的价值,是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加得到认可并体现。

  在作为老师代表发言中,我记录下了姜鹏老师经典语录:

  1、人文关怀不能用有用和无用来辨别,它就是必须的。

  2、(西医代表现代工业文明和西医代表的传统经验,存在不同的实用性和负面性),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传统复兴也不是简单回到过去,应该在人类文明史中,思考怎么为未来作出贡献,要做到兼收并蓄,不封闭,对传统也要反思及再创新。

  3、纵览《资治通鉴》总共250个皇帝,无数名门贵族,最后发现仅靠财富传承是不可能的,权力也无法代代传承,时间和空间可让财富和权力有局限性,真正能传承的是文化、思想和智慧。

  4、在《资治通鉴》记载中,汉朝400多年,仅有60卷,用卷均7年的速度来读《资治通鉴》,真感觉人生如白驹过隙。商鞅如此厉害的人物,自始至终没跳出第二卷,我们自己的世界也如此,想想其实很多事物,有什么好计较的。

  正式进入授课环节,姜鹏老师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讲解昌邑王刘贺立废的历程和因果,半天的时间讲了“福盈则祸至”这个人生哲理,和“勇于示弱而取胜”的为人智慧。

  在分析霍光废昌邑王的案例中,姜鹏老师通过昌邑王刘贺被霍光用孔子的《孝经》“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定性并定罪时,能做到对被列数的各种不是不抵赖,而直接同样引用孔子《孝经》中的“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来质问霍光作为辅臣,明知其不当行为而不劝谏之过。从其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珍贵典籍。从其即位后懂得把核心岗位换成自己人“相安乐迁长乐卫尉”,认为刘贺并非无才能之人。其关键原因是从司马光对其记载的种种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急躁个性,导致其在位27天竟颁布了1127条政令,不可避免的触动到了以霍光为首的固有权势的利益,最终被旧势力霍光所废。

  在剖析整个案例过程中,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司马光在“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这两处为刘贺贴负面标签,后面却无实际事例支持。还有故意删减掉被抓的昌邑王200多位同党路上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会体现是政治斗争的情节?老师认为司马光删减历史本身是为了达到按自己的理念,引导帝王贵族的目的。所以《资治通鉴》代表的是司马光对这段1362年历史的看法。引申出历史书背后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带有为自己目的讲历史的人,不代表看到了历史本身。

  在“福盈则祸至”这个人生哲理解析中,姜鹏老师选取了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崔浩(381-450)和谢晦(390-426),两位人物都曾因为功劳显赫,成为帝王至信之人,而位重权高。但由于不懂得“福盈则祸至”的人生哲理,亦不听至亲奉劝,最后崔浩因“鲜卑贵族忿先人之事列于衢途,以为暴扬国恶”,“以矫诬罪诛死灭族”。谢晦被宋文帝“以少帝见弑为由”,“讨伐”而“遂诛之”。

  崔浩“福盈则祸至”案例中,出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不与虚妄趋避祸福”的高允,高允不仅在翟黑子临祸向其讨教时,劝其面对皇帝时勿虚妄或能因情被赦,自己面对太子教其配合用虚妄回应皇帝以避死罪时,仍然坚持“临死不易词”最后打动皇帝被赦。因为高允这种品性,后来扶持他的人很多,并且活到80多岁寿终正寝。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虽然高允最后结果是非常好的,但也存在激怒皇帝而获死,甚至与崔浩一样被灭族的可能,我们后人从中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老师说,人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自于对未来没有方向感,所以人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属。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有一句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对高允来说,若求仁得仁亦何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做投资也好,应该不去预测未知的结果,而是坚持正确的原则,所有的后果都去面对,去承受。人生要有信仰,才能活得充实而不空虚。

  姜鹏老师通过李渊勇于示弱,最后在多方混乱竞争中的胜出之道,启示同学们“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

  姜鹏老师还介绍了,“皇帝”分为私人和制度(公共)两种属性,皇帝为打破固有百官制度对自己的牵制,而设立了中朝官,通过任命自己的亲信牵制固有权势,但无一例外日积月累,这些中朝官固化之后反过来又会牵制皇帝。其实单凭严格的官僚体系,更容易达成牵制的相对理性,明朝时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社会治理得也很好。纵观历史,阶层流通最通畅的时代,社会的治理最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制度是目前最公平的制度。而当下高房价的社会问题,其高价格并不是问题的根源,高房价阻塞了阶层流通的通道才是最大的问题。

  姜鹏老师也简单的对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做了一些简单对比。儒家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达不到的存而不论,把能做到的做好,在践行中求得智慧。通过算卦趋吉避凶和改风水以求改命是投机,不可能改命,只有践行修德方可改命。读《资治通鉴》,关古而知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是因为千古不变的人性使然。

  个人感悟通过两天的课程学习收获巨大,懂得了读史的价值——以人为鉴而知得失,以史为鉴而知兴替。也被高允“不以虚妄趋避祸福”所感动,坚定了自己“坚持原则,做好自己”的信念。感谢姜鹏老师启发,相信我的人生会因这次结缘而更加充实和有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兄弟》读后感 壹初次阅读余华的作品,是《活着》,当时五年级的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虐”到了,这一次,我看到...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及其读后... 一、缘起读何勤华先生所著的《中国法学史》,何先生给中国每个朝代的法学家立传,介绍其法学思想。我就想,...
破毁铁屋的希望 ——《呐喊》读... 01“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逍遥法外》读后感 之前一直看贺卫方老师零散发表的文章或者与他人合著的书,这一次决定看一本贺老师的著作。这一本《逍遥法外...
读书笔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心情是沉重的,但感觉转瞬即逝,这是我从小练就的过目即忘的本领,哈哈。所以用...
《利维坦》读书笔记 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
《小说写作教程》读书笔记300... 传统文学创作理论与当代读者需求的脱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标题,自己心知肚明,现在还没有能力写完它。毕竟最起...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 摘录1: 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有规律的内容能...
青春随想_1200字作文 很久以前便看过这部片子了,那是只是觉着搞笑,如今大不相同的是:我是笑着哭的——当我失去我一个又一个小...
《龟兔赛跑》读后感_500字作...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它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只骄傲的兔子,自认为跑步最快,对面有一只老实的乌龟,他跑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