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在《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扉页上的第一个问题就难倒了我。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仔细回想起来,头脑中对台湾的印象竟几乎是一片空白,残留的仅仅是课本上简要提及的一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我带着像是探寻“新大陆”般的好奇走进作者描述的台湾。
《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以编年体的纪事形式讲述三十年(以作者廖信忠出生年份1977年写起)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情和小八卦,全书共有两部,行文风格各异。第一部是以时间为脉络,以作者成长的时间为顺序,穿插自1997年至今以来的大小事。不仅从作者观察的视角折射出时局的演化,还间或以特定年份中发生的各种大小事情来反映时代变迁下的台湾。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同于我们头脑认识中已有的对台湾表层认知的刻板印象,而是把有血有肉、真实生动、具体实际的台湾风貌展现给我们看。谈及范围广泛,大到国际风云变幻,台湾大事,小到台湾居民日常琐碎,交友谈情;涉足领域多层次,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又涵盖台湾民生、家长里短。但所举事例却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如择选台湾党派发展与民主选举推进历程其中的大事件,就清楚地表现了当时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民主、民权的发展,让我们对台湾的了解有更深层次的、全面的、具体的认识,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认同与空洞口号的呐喊上。不容置疑的是随着对这块“新大陆”认知的加深,我们心灵情感将会遭受剧烈的冲击。第二部则主要从台湾的发展变化:蒋氏家族、台湾族群与意识形态转变等几个方面来讲述真实的台湾。
读完后,的确使我对台湾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对这片“新大陆”有了总体的印象,也解答了书中扉页提出的“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疑问在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为什么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如此之少?是何种原因造成我们对台湾的认知只停留在书本上及相关宣传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浅层次认同上呢?
历史因素是不能不被考虑到的。自《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的命运就开始变得多舛起来。日本在台五十余年殖民中,除了屠戮打压反抗爱国人士,还损毁书籍,变更教育体制,进行精神殖民,这也是导致近代以来“台独”势力一直甚嚣尘上的一个历史缘由。随后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逃台湾,而美国又从中作梗,致使“台湾问题”出现并一直遗留至今。尤其是自蒋经国实施“三不通”封闭手段之后,导致我们对台湾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在此期间,两岸民众由于信息闭塞及所接收信息管道的不同,认知存在很大差异,难免存在意识形态先行导致的主观理解的偏差。
2
这本由一个台湾青年写给十三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以纵观历史的格局给我们讲述“三十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谓得其大而兼其小。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十几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作者在文章扉页的话,简要概括了台湾几十年的社会面貌。而拨动我心弦的,引发我思考的,却是以下几个典型事件。
蒋经国继任与“十大建设”。“蒋家王朝”在蒋介石逝世第三年后,蒋经国就顺理成章的“上位”了。蒋介石不曾想到“万万世”的愿望竟然落空了,在蒋经国这一代就“破产”了。“蒋家王朝”的衰败,究其原由,不仅仅是因为后继无人,还有封建家天下体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更关键的是蒋介石独断专行造成众叛亲离、民怨沸腾,最终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败逃到台湾。放眼全世界,又有多少王朝在时代碾压下还能活下来,哪怕就是“活”下来了,也都是苟延残喘、名存实亡。如英国皇室,到如今,早已没有实权,之所以能够留下来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特殊选择,不过也只是一个空壳,国家的象征意义大于他真正的王权。当然,它有别于宗教信仰领导的国家如梵蒂冈。不过,在马克思看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终将不复存在,国家都将在社会的“进化”中消亡。“蒋家王朝”崩塌迅速,就是如此。不过,蒋经国就任期间,进行的“十大建设”的确“给台湾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但另一方面也牵动了政治和社会的演化”。虽然“十大建设”是蒋经国看到“反攻大陆”无望,考虑现实而开展的经济建设,但却为台湾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石,并以此辐射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政治上的演化。可以说,台湾就是一个政治帝国下的现代文明地区,意识形态才是他们的首要抓手。不过台湾各方面得以发展,还是得依靠经济为支柱。反观大陆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可谓功不可没,从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要早日统一,除了外交上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国策,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强大起来。虽然“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但“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的国家内政问题,决不允许他国干涉,这个问题是必须也必将得到解决。
民进党成立。新闻报道“民进党成立”,让很多台湾人惊呆了。台湾民进党的成立可以说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交织下的产物。偶然是因为当时民进党的存在是“不合法”的,多数国民党人与台湾人民是不认同的,所以当新闻报道“民进党成立”时,很多台湾人一时无法接受,国民党要人也纷纷提出质疑,蒋经国却默认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政党”,于是民进党就这样成立了。而必然,也可以用蒋经国说的“世上没有永远的政党”这句话来阐明。政党建设历来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有利于人民的政党,才是关键。中国采取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一家独大”,而是与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一起管理这个国家。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一个地区要做大做强,没有统一协调的机制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协调有序的组织进行管理而能够发展起来是难以想象的。
中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在1991年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与台湾“政策”的变动背景下,政治社会化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建立上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教师在政治言论方面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对学生有影响。由于中学生认知面狭窄局限,理解深度不够,缺乏独立思考,在政治思想上的交流、讨论与理解多是流于表面。当然,教育在引导学生三观的树立上是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这对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为了让国家的明天有希望,民族的未来有前途,人民的生活有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青少年全面而持续健康的发展。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少年易于塑造,同时思想易受误导、诱惑。所以在青少年正确意识引导过程中,国家社会家庭都应该给予帮助。国家肃清歪风邪气,社会打造文明风尚,家庭培育正确三观。如在对待“台湾”问题上,国家做出正确爱国教育引导,社会提供爱国活动,家庭传递爱国情怀,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将升华到骨子里。当然,要具体而微,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是不够的,做到实处才是我们的目的。就像《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就使我们不仅在对台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解放”,还为我们将采取具体爱国做法提供了的动力,或许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直接在思想灌输好得多也更有效的多。
20世纪80年代初的综艺节目。“台湾的娱乐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个爆发式的成长。可以说,大家有了钱,就开始听靡靡之音。”这句话似乎与当下我们的现状很吻合。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普遍的精神状态却是空虚、无聊、孤独、寂寞,转而追求娱乐享受,寻求精神刺激,甚而至于“娱乐至死”的地步却全然不知。随之而来的道德沦丧、是非不分、价值取向模糊、信仰缺失等情感缺位现象的发生更是接连不断。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么?娱乐的确很重要,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疲劳、释放压力,并带来欢乐,可过犹不及。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民精神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给娱乐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但却良莠不齐。好的综艺节目如《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在弘扬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对民众三观引导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节目却被铺天盖地的“娱乐”搞笑节目给淹没掉了,由此一来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在精神上的“毒害”不可谓不深。民众的“精神建设”应当引起国家的重视,尤其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加以引导,公众媒体制造舆论也要谨慎,如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崔永元手机事件。世界虽然是物质的,但我们的行动却是由精神来支配,错误的思想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小到个人生存发展受到限制,大到危害社会、国家安全利益,因而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节制娱乐消遣。给予正确的意识形态建设引导,莫让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吸食“娱乐精神鸦片”。娱乐不为过,过犹则不及。
“环保购物袋”风波。讲的是与台湾公益活动有关的事件——随着环保变成一种“流行”,各种环保被打上名牌的LOGO而出现了。本着保护环境的意图,却被有心的商人用来制造话题,这未免不让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社会环境生态问题在大陆近几年来也一直是一个受到重视的问题,习近平甚至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由此可见一斑。环境问题需要解决,的确是个长远的打算与计划,可就是这样的好想法,都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不该值得我们警惕么?作者在谈对“环保袋”风波中提到了“浅碟”文化(性格就如碟子一样浅浅的没有深度),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当今中国的许多民众之所以很容易被各种信息所误导,不就是跟碟子一样,眼界太浅,几乎是听之任之,不假思索就接受了各种“观点”的影响。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还是由于民众批判性思维的缺如。有了这样的提升,才不至于置身信息时代而随波逐流,并借机拓宽自我发展领域,谋求个人生存空间。守住底线,于时代间宠辱不惊,自信、自强、自尊。喊出中国气势,形成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3
《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在给我们展现台湾面貌的同时,让我们不由自主的与当下的大陆联系起来,甚至做一番比较,既有启发作用,又有借鉴意义。虽然“台湾问题”的解决仍是进行时,甚或是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拉锯战”,但终点毕竟是可以预见的。从大处讲,只要大陆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话语权日益强大,便会赢得世界上更多国家的支持,这对我们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助推。从小处看,当然是两岸加强各个维度的往来。只有彼此了解,互通信息,相互交流、沟通,民与民之间的心才会贴得更近,自然而然海峡两岸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到那时,伟大的历史统一使命的完成将不再是一个现在进行式,而是一个将要完成时。而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两岸和平统一对国家与国际都将有巨大贡献。从国家方面看,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和平统一,意味着两岸人民将免受生灵涂炭之难,两岸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受到伤害,两岸同胞感情融洽,和睦相处。随着两岸统一,自热而然到来的是两岸人民共享安全安定的太平,同时台湾内部政党之争也会得到解决,反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出现任何企图分裂领土主权的言行,都将引发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那安全与安定又何从谈起呢?和平统一之后,两岸人民共享时代发展成果,做国家的主人,搭乘改革开放的经济便车,全国人民都将成为这个经济实体长期繁荣发展的受益者。从国际角度出发,在和平统一之后,中国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增强,对维护亚太经济和平发展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总之,和平统一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艺考常识丨《如何写影评》读书笔记
下一篇:《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