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美国《时代》周刊2003年11月9日)”
在当当上买书时,偶然想起余华所著《活着》这本书,学生时代便想阅读,苦于没有时间,便一再拖延,于是就买了一本,收到书翻看后竟被其内容深深吸引,一气看完。
《活着》这本书是近年来我所看的书中最令人心灵震撼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堪称近代中国苦难史的一个缩影,从未有人将其描述得如此深刻、辛辣,毫不避讳,个人认为其文章深刻程度不亚于鲁迅先生的笔墨,只是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富公子,因嫖娼且好赌成性败光了所有家产,父亲因此被活活气死,母亲重病。在去给母亲请郎中看病的路上被国民党拉去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俘虏放回了家,并分到几亩地。后经历人民公社改革、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等,福贵一家也是饱受灾难,福贵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先后离他而去,最后和其相伴的只是一头老牛。在接二连三痛失亲人的打击下,最后福贵的心境竟是很平和,“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活着不为什么,而仅仅是我还活着,这也是一种意志的力量。
小说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主人公所处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现实。小说里描写到当时我国在大跃进时期,全村人家的锅都归了人民公社,说是要煮钢铁。如何煮呢,则是买了个汽油桶,将砸碎的各家的铁锅和搜集到的烂铁都放到桶里,再倒上水煮。当时的人们竟然对此没有一点科学知识,没有更多的见解。自然灾害时期,人们挖野菜、刨树根、外出要饭,更多的还是要不到饭。文革时期,福贵早年的战友春生,已然是县长的职位,竟是每天被人吊着打,游街示众,后来不堪忍受直接上吊而死。从来没有像余华这样尖锐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再想想我国当下,想想身边的人,生活平静,工作有序,社会治安有序,更多的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从未担心过基本的温饱和社会的混乱以及战乱,还真是恍如隔世。
读完《活着》,心里唏嘘不已,唯有庆幸的是我和我的亲人、朋友处在新中国的一个新的时代,国家富强和平有序才能有国人的幸福安康。
上一篇:《原则》读书笔记1400字
下一篇:读书笔记之《解忧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