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来乐平之后才知道有《容斋随笔》这部书的。这一方面说明我学识浅薄,另一方面也说明《容斋随笔》这部书流传还不是很广,还没有达到像四大名著那样家喻户晓的程度。但这绝不是因为这部书不够优秀,相反,这是一部伟大的书。毛泽东就曾经把这部书当作自己的枕边书,日夜翻读。一代伟人都如此看重这部书,可想而知,这部书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品读的。之所以流传不广,依我之见,可能是因为这部书太厚,专业性太强,道理太深,故而将大部分读者拒之门外了。工作之余,我也零零散散地翻看了一些,不成系统,所以谈不上是真正的读后感,但感想还是有的。
《容斋随笔》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主要内容。有宋代的典章制度,也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辟,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对于这部书的内容,我不敢多谈,因为是第一次读,又没有读完,只是浅尝了些皮毛而已。在此,我只想谈谈我零散阅读之后的一些感想。
作者洪迈生长于鄱乐地区,也算是我的同乡了,因为俗话都说“鄱乐余万是一家”。后来,他又到吉安和赣州任职,可以说生平主要是在江西。《容斋随笔》前后写了四十多年,也主要是在江西境内写的。
都说江西是个好地方,王勃早就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人自古以来就爱读书,文人辈出。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是江西人,再加上九江的陶渊明,抚州的汤显祖,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就有10506人,占了10.7%。我真为我是个江西人而感到自豪。
然而,我又常常因为我是个江西人而感到自卑。
江西曾经书院林立,书生遍地,而如今竟然连一所985高校都没有。江西的经济也一直处于中下游,GDP在中部六省中常年排名倒数第二。有人在网上说,江西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
小时候,父母在沿海一带打工,一到暑假我和弟弟就会去那边玩。那时候,父母为了省钱,租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瓦房里,一家四口,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夏天蚊虫肆虐,一到下雨天,屋顶还会漏水。每天一大早父母就上班去了,只剩我和弟弟两个人玩,当地的小孩是不和我们玩的。有一次我和弟弟去了一户当地人的家里玩,那户人家的家长就问我们是哪里人,我说是江西人,结果他说,你们江西人都不是什么好人,竟把我们赶了出来,后来我们就再也没去当地人家玩过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了四年。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我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作家是江西人。学古代文学史时,江西名家数不胜数,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姜夔、汤显祖……我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立志写作,争取在文学上有一番作为。尽管毕业之后我考上了公务员,但工作之余,我还是没有忘记我的理想,一有空闲,我还是会读书写作。特别是读《容斋随笔》,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和鼓励。想到我的同乡里,竟有如此博学笃行之人,我就觉得我更应该发奋学习。当然,我自知才疏学浅,无法和江西的先贤比肩,但我还是想尽我所能,为江西的文化振兴添砖加瓦,献出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对这片红色的土地爱得深沉。
江西的落后,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好在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开始重视江西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殷殷嘱托,提出要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如今,江西在刘奇书记的带领下,对外积极招揽人才,积极招商引资,对内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一张宏伟壮丽的蓝图正在赣鄱大地绘就,作为赣鄱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新的面貌,新的作为,为江西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下一篇:读《致良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