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教程》读书笔记
kittenchen
2021-12-10 23:21:18
0

  网文界从很久之前就存在一个叫“代入感”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是否真的能指导我们创作,有一段时间吵得莫衷一是。

  其实关于“代入感”,鹿鼎记中有一段对康熙的细腻描写,说的就很透彻:

  康熙学武功之后,跃跃欲试。一直想干几件危险之事,但身为皇帝,毕竟不便涉险,派韦小宝去干,就拿他当作自已替身,就算这件事由侍卫去办可能更好,他也宁可差韦小宝去。他想小别子年纪和我相若,武功不及我,聪明不及我,他办得成,我自然也办得成,差他去办,和自己亲手去干,也已差不了多少,虽然不能亲历其境,但也可想象得之。(引自《鹿鼎记》第十三回翻覆两家天假手 兴衰一劫局更新)

《小说写作教程》读书笔记

  书中康熙的这种心态,其实就是网文读者的普遍心态。看到韩立捡宝后咸鱼翻身,就会想,如果我也有那小瓶子,也能走上人生巅峰。只不过书中的康熙有选择剧本、安排主角给自己实体演出的权利和本钱,对着书页或屏幕臆想的读者大部分时候都没办法影响作者。然而形式虽异,本质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旁观别人的经历,让自己获得原本不会在生活中获得的情感。

  所以我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作者的意思:不能让读者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和关联的故事,不是好故事。读者来读故事就是在追求情感方面的共鸣与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人生体验。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作者应设法营造更好的“身份认同”或者说“认同感”。

  然而分析了半天,似乎还是没有解决最初的问题:“认同感”与“代入感”有何异同?

  初步的思考结果是:尽管作者有“我们变得越来越像是故事里的人物”这样的表述。但他同时又在稍早前举了《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例子。而网文常说的“代入感”,显然无法适用于这样以及类似的气氛压抑的作品,所以这之间必然也是有差异的。

  首先想一想,“认同感”未必是一对一的。一位读者在阅读一部好作品时,完全可以对多个人物都产生认同感。这个认同感并不是狭义到将读者自己代入每一个角色中去体验,而是对于书中的——且多数是虚构的人物——认同其观念和目标、共鸣其感触、喜悦其成功、惋惜其挫折。

  读者并不是非得幻想“如果是我会怎么样?”想一想传统英雄史观的评话中,那些听众也可以说是广义上的读者了,他们会把自己代入某个具体的英雄?还是将其视为偶像?

  似乎这里面有个规律:越是心智低下、幼稚的受众,越爱在听过戏/评书之后玩角色扮演游戏;而心智越高的,即使将评话夸张化的演绎信以为真,也只会套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比如《风波》中说“保驾的是张大帅……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赵七爷,固然可笑,但总好过阿Q。看那阿Q时不时便“我手持钢鞭将你打”,显然是将戏中角色上了自己的身。

  具体举例或有不妥,我思考的结论便是:观众再怎么投入,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容易成为看客,也会为故事中的人物或悲或喜;却不大可能产生“我就是龙傲天、此宝盒该为我所有、此人合该为我小弟”的感觉。

  注:随着学习和思考的深入,我的观点在此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如果这一篇不贴出来,后面的笔记中很多内容会显得没头没尾。所以在反复斟酌之后还是把它作为单独一篇贴出来,明天再继续更新后面的笔记。

  在我启用订阅号之前,在笔记本上书写了5篇读书笔记,这是第2篇。等到把这些存货都搬运到电脑上再发到订阅号上之后,我就要现写现发了。

  学习和思考,就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否定“过去的我”的过程。把这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我否定的笔记搬运上来,既算是对“过去的我”的尊重,也算是给大家提前打个预防针:

  以后我很可能还会有新文否定旧文、未来的我否定过去的我的情况。因为以后会是现写现发,就无法像这次这样提前预告“我的观点后面会变化”了。但这种否定是好事,因为这种对“过去的我”的否定印证了我的成长。

  也希望每一位阅读我思考成果的朋友,都能与我交流乃至于指正、争辩。我当然希望获得读者的认同,希望获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印证我的观点。但我更需要不同的思想来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这是对我的锤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工智能》读后感--人工智能...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货币战争》读后感 我春节期间就翻了这一本书。这本是一个在美国两房工作过的华人写的,是一本颇难定位的书,至少经济学家不认...
《加尔文与商业》读书笔记:“救... 701,圣经的经济计划中最神奇、最能使人确立信心的一点在于赎回、救赎(Redemption)概念不仅...
《培根随笔》读后感之《谈美》 "美"分为:外在美――美貌,内在美――美德。有句谚语:"Virtue is fairer far t...
《孤独六讲》读书笔记1000字... 《孤独六讲》是蒋勋先生写的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
《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文明从未健康地发展过,如果没有大量可靠的真实信息,文明不可能得以健康发展。如果受到错误信念这一恶疾的...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及摘抄...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及摘抄感悟1000字1、原文摘要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自我实现的语言。意思是,...
《人工智能》读后感:人工智能已... 自从谷歌研发的阿尔法狗(AlphaGo)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最终以4:1取胜,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
读书笔记‖《狂人日记》读后感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我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真的是晦涩难懂,如同嚼蜡。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
《复兴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精... 《复兴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1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细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