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学习精武门有近一年的时间,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还是短板,沟通的书籍确实也读过好些本,虽然说话水平有那么一些变化,可是与王老师而言相差甚远,有段时间特别痛苦,想要放弃继续精研精武门的销售技术!刚刚好今年好友asai做了NVC的读书会,这本书已经读了有9遍了,对于一些句式心理也清楚,只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场合也用不出来,这次读书会上,发现原来还是练习做少了,凡学习离开了特定环境的刻意练习,于我们而言只是知识而已,成不了自己的技能。于是发心再一次做NVC的读书分享!每次于我而言,都是收获呀,也希望这次的深度整理,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灵感!感恩asai,为了我这次分享,给我的建议都非常棒!
NVC第一章节有讲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在第10遍读得时候感触非常深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这段话是结合了学习的王老师的课程之后,才如此深刻的理解NVC的价值,发现老师讲得销售过程中如何做到所谓真实和善良,这段话让我脑洞清奇,那一刻脑袋里回想的都是王老师的说话的语调、语气以及措词,无不是围绕观察、感受、需要、不反驳…
NVC的四个要素就是①观察②感受③需要④请求,步骤分解的话就是四个过程:
①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情绪,赞同?不赞同?)
③我有哪些需要(或者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NVC的精髓就在于对其四要素的觉察了。
第二章讲到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列出了造成人与人之间有心理隔阂的原因
道德评判。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会被看做邪恶或是不道德的,而恰恰这样的对他人的评价反应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敌意,即使最后他们接受了建议或者批评,做出让步,但通常是不甘心的,会让对方显得不那么友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价值判断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两个是独立的部分。这方面还是需要多做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进行比较。比较的时候,会让自己觉得活得很惨,让人心情低落。
回避责任。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一短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因为很多时候人的嘴还是比行动快。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回避性的语言用负责任的语言替代,比如:我选择____是因为我想_____
强人所难。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要求,特别是对孩子的时候,语言中暗含着威胁、评判、命令、指责等,比如,你不这么做,我就会(施以惩罚)。书上说,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书中这段非常值得深思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的奴隶和好的部下。
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第三章,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书中没有做太多的描述,给出了一些例子,我读了很多遍,还是会犯错,做的好的地方在于,有觉察了,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观察他人的行为做到不评判、不指责是蛮难做到的。我感觉犯错误的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在听方面还是非常表面,根据自己的认知分类挑选所听的事物,实际是以自己为中心,听取对自己有影响的话,并没有真正在听对方在说什么。就像精武门课程里,王老师一直讲要有mind,老师反复强调mind的重要性!我想这个就是观察的魅力。练习可以参考NVC实践篇和第三章结尾部分的题目,我感觉还是不够。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是NVC第二个要素。生活中我们更多的被鼓励去听从权威而非自己。于是更多的人会习惯性的考虑“别人希望我怎么做?”“别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而忘记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需要,我就是从这样一个怪圈中慢慢走出来,去看见自己的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而这里的难点就是如何去区分“感受”与“想法”!感受是向内的,心理反应,是感性的;想法,是大脑的,思维,思考的结果,理性的!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多做一些练习去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差异,目前对我来说,我也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清晰的表达出来。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个选择
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指责他人。第一反应驳斥对方。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听、看、回忆、想等)_______,我感到____,因为我需要/看中____?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你(看、听、回忆、想)_____,你感到_____吗?因为你需要/看中____?
第六章请求帮助
开篇讲到,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这个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明确谈话的目的,请求对方的反馈,并表达感激,了解他人的反应。这里要注意请求和命令的差异。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六个章节到这里,其实还是讲得NVC的理论框架,就像一根根骨头,整理这些资料挺乏味的,脑袋里面空空的。下一篇从第七章节开始,讲NVC血肉与灵魂。真正做到爱的语言,不下苦功夫估计很难做到,特别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但相信勤能补拙吧,十遍不行就二十吧
上一篇:《活着》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