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读后感2400字
kittenchen
2021-12-10 23:22:05
0

  这本书中一共有27篇短篇小说,其中有我们熟知的《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这样耳熟能详的篇章。短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比较简洁,人物比较集中;它通常选取和描绘某个生活片段,极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或生活内容,做到了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

《羊脂球》读后感

  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莫泊桑生平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出身并非名门望族,但也是殷实的家庭,聪慧绝伦、温文尔雅,通晓四、五种外语,酷爱文学艺术。莫泊桑出生不久,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莫泊桑跟随母亲,在母亲身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1岁时,莫泊桑就开始听母亲为他朗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直言不讳的批评者。

  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大一那年就因普法战争学业中断,被招募为一名志愿军;复员后他在海军部谋得一个职位,后转入公共教育部,28岁那年,他拜大文学家福楼拜为导师,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文学生涯生产的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生性风流,莫泊桑在27岁那年染上了梅毒,从此他的人生开始走向黑暗,头发脱落、记忆丧失、右眼失明、甚至得了梅毒精神病。在生命最后的18个月里,他被送进了巴黎的一家疯人院,期间他两次尝试自杀未遂,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莫泊桑作品

  爱国主义题材

  因为参加了普法战争,莫泊桑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祖国被普鲁士打败,割地赔款、丧失欧洲霸权。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羊脂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羊脂球》中身为妓女的主人公,因为差点杀死普鲁士军官,所以跟法国的伯爵和上层的商人偶然乘坐一辆马车逃亡。大雪导致行程延误,让整车人饥寒交迫,虽然开始遭到了所有人的歧视,但是主人公还是拿出干粮跟大家分享。在途径的驿站,普鲁士军官觊觎她的美色,开始不肯就范的她最终为了拯救全车人而被迫低头,事后这些上流社会的人不仅没有感激,而且开始嫌弃她。

  作者的创作主旨在于,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法国军队的腐败与无能,尤其是强烈地谴责那些逼迫别人做不道德的事,然后又用道德去指责别人的上层人士,他们自私而伪善;张扬下层人士极具爱国精神、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表达对被凌辱的底层人们的同情与尊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各个阶层的精神面貌。

  主人公羊脂球身为一名妓女,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勇气跟自己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殊的身份让她的这份爱国情谊显得尤为珍贵,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品打动读者的关键点就在于善良的人受到伤害,而真正的凶手却逃脱了惩罚,成为胜利者,深刻地反讽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类似的作品还有《第29床》《雯雯小姐》,同样表现了底层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拜金主义题材

  本书中相关的题材有《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的写作背景是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社会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社会道德沦丧,政府贪污腐败,上层社会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和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成功,而大多数人在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境遇,正如因为一条假项链而改变命运的主人公玛蒂尔德。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一家对待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向上爬的卑俗心理,揭露了19世纪末法国社会人和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是“冷酷的现金交易”,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这篇小说在揭露批判了人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也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通过写约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感情。

  妓女和梅毒

  在27篇短篇小说中,有6篇的主人公是妓女,3篇是偷情题材,可见女人在莫大师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方面他学到了自己父亲的真传。

  当然,这些妓女大多是有气节的女人,他们在法国战败的时候拒绝为普鲁士军官提供服务,有些甚至还杀死了敌人,表现出了法国底层人民的爱国热情。

  莫泊桑在获得创作灵感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生命的后期,他甚至患上了梅毒精神病,《奥尔拉》就是他写的精神病题材的作品。

  顺着这个题材,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相关信息,一查吓一跳,竟然有那么多的天才都患过梅毒,这种疾病后期导致的精神病一方面让他们充满了创作灵感,但也让他们过上了非人的悲惨生活。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天才、狂人与梅毒》,网上还有篇很有意思的帖子可以看一看--《梅毒狂想曲:梅毒治愈之后,再无大师》(不能插入超链接,要靠你们自己的辛勤劳动了)。

  最近几百年疑似得过梅毒的名人有:达尔文、尼采、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梵高、戈雅、福楼拜、莫泊桑、王尔德、希特勒、列宁,甚至还有林肯夫妇。

  哥伦布给美洲大陆带去了流感和天花,作为礼尚往来,美洲人民也给他送上了梅毒。他回到西班牙的10年内,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这个可怕疾病的袭击。各国相互甩锅,每个国家都怪罪邻国将这种恶疾传入,俄罗斯称之为“波兰人病”,波兰人称之为“日耳曼人病”,日耳曼人称之为“西班牙病”,法国人称之为“那不勒斯病”,意大利人称之为“法国佬病”,穆斯林称之为“基督徒病”,印度称之为”葡萄牙病”,中国称之为“广东疹子”,日本称之为“唐疮”。

  从称呼上看,除了中国人比较保守外,其他国家的人普遍比较开放,不太忌口。。。再回到莫泊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得到了老师福楼拜的真传,在这方面也并没有落后。

  结语

  短篇小说的情节比较紧凑,适合在闲散时间读,等电梯、排队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都可以用起来,不知不觉几百页的书就读完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王子》英文读后感读书笔记(... 《小王子》英文读后感读书笔记1The Little Prince is a tale for bot...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终... 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把《终生成长》来来回回的听了很多遍,听樊登老师讲书已成了我开车时的必选项目,加入樊...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他一天的24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
读书笔记 | 追求生命的意义 《追求生命的意义》一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著作。他结合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把意义治疗的观...
《面包男孩》读后感读书笔记精选... 《面包男孩》读后感1我认为《面包男孩》这本书非常不错。作者笔下的男孩小面包居然是面包变的!更了不起的...
读后感赏析 ‖ 读《平凡的世界... 作为一个爱书人士,最重要的是有一类自己喜欢的书①,于是我也就选定一类自己的喜欢的书籍。我喜欢长篇小说...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_大学读后... 多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世界,我也只是匆匆一读。近来细细品读,却别有一番感悟。曾经以为的美...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500字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在世界的东方存在这么久,时间的调和给中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有人说中国文明在类似...
《半生缘》读后笔记 看了半生缘,久久不能从曼桢的悲伤中出来。从前的曼桢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未来一片光明,就算生活苦,却有...
《红岩》读后感_1500字优秀... “热铁烙进胸脯,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凉水灌进鼻孔,电流通过全身……”。我读过的书很多,但有一本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