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000字
kittenchen
2021-12-10 23:24:21
0

  2号出门,30号才归家,连续奔波一个月,居然还能抽时间仔细读完收藏已久的《傅雷家书》,给自己点个赞!也由此可见,时间就像女人的那啥,就看你愿不愿意挤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000

  最大的感受——这本书向我们全面的展示了一位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他的家庭生活。

  这本书里收集的家书,由于缺少儿子回信,因此看起来更像是单方面来自父母的连篇累牍的絮叨。

  这些絮叨的文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父母教育儿子。

  父母给儿子写信,儿子许久没有回音,写信催,又担心影响儿子的工作和生活,批评孩子的同时又自责,收到回信时的欣喜,书中随处可见这种焦虑和思念的情绪,这些情绪其实跟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大的区别,可见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并没有给父子关系加持多少,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真实的生活永远是最令人感动的。

  平心而论,傅雷虽然是一代大师,但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也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逻辑和情绪。

  作为父亲,在字里行间,我能感觉到傅雷先生的心思太过细腻婉转,儿子稍晚回信,内心就会翻江倒海,并将这些情绪诉诸书信,我想傅聪收到这些书信,在那个年龄,其内心的烦恼和无奈可想而知。多说一句,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格造成傅雷最终的悲剧。

  傅雷先生在很多方面对于傅聪的管教过于严格甚至到了严酷的地步,待傅聪长大成人成才后,傅雷却苦口婆心,衣食住行、生活大小事无不插手,恨不得自己替傅聪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点病态,我相信没有多少孩子愿意有这么一位爸爸吧。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本书并不太适合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范本。

  二、作为老师和长辈的傅家父子探讨艺术和生活。

  这是我认为可读性最强的部分,才是全书精华所在。

  虽然我是艺术小白,但并不妨碍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惊讶于傅雷先生的艺术审美力,不仅仅是对音乐,对绘画、建筑的审美趣味都很高,不愧为一代大师。

  傅雷先生在艺术中谈论人生,在人生中谈论艺术,金句迭出,真正的满肚子墨水,确有传统文人与现代知识分子完美融合的风范,有些地方读来非常鼓舞人心,热血沸腾。

  阅读过程中,凡是有所感悟或引起共鸣的地方均作了笔记,但不知如何导出kindle笔记,所以无法在这里全部复制粘贴。仅摘录部分如下: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意。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容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遗忘?岂止是遗忘!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

  歌德的太太克里斯丁纳是个极庸俗的女子,但歌德的艺术成就,是靠了和平宁静的夫妇生活促成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000

  基督教本是历史上某一特殊时代,地理上某一特殊民族,经济政治某一特殊类型所综合产生的东西;时代变了,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也早已变了,民族也大不相同了,不幸旧文化——旧宗教遗留下来,始终统治着二千年来几乎所有的西方民族,造成了西方人至今为止的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调和的精神状态,处处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主要思潮抵触。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基督教思想尤其显得病态。一方面,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是站起来了,到处肯定自己的独立,发展到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派,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进步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革命,显然人类的前途,进步,能力,都是无限的;同时却仍然奉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为主宰,好像人永远逃不出他的掌心,再加上原始罪恶与天堂地狱的恐怖与期望:使近代人的精神永远处于支离破碎,纠结复杂,矛盾百出的状态中,这个情形反映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学术的各个部门,使他们(西方人)格外心情复杂,难以理解。我总觉得从异教变到基督教,就是人从健康变到病态的主要表现与主要关键。——比起近代的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我们的哲学、文学即使是悲观的部分也不是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或者用现代语说,一味的“失败主义”;而是人类一般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慨叹,如古乐府及我们全部诗词中提到人生如朝露一类的作品:或者是愤激与反抗的表现,如老子的《道德经》。——就因为此,我们对西方艺术中最喜爱的还是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总而言之是非宗教性非说教类的作品。——猜想你近年来愈来愈喜欢莫扎特、斯卡拉蒂、亨特尔,大概也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气质。在精神发展的方向上,我认为你这条路线是正常的,健全的。——你的酷好舒伯特,恐怕也反映你爱好中国文艺中的某一类型。亲切,熨贴,温厚,惆怅,凄凉,而又对人生常带哲学意味极浓的深思默想;爱人生,恋念人生而又随时准备飘然远行,高蹈,洒脱,遗世独立,解脱一切等等的表现,岂不是我们汉晋六朝唐宋以来的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吗?而这些因素不是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具备的呢?——关于上述各点,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关于远阻而你我之间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尝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你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

  小孩儿经常有人跟他玩,成了习惯,就非时时刻刻抓住你不可,不但苦了大人,而且对孩子也不好。耐得住寂寞是人生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要自幼训练的!疼孩子固然要紧,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两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儿都要痛苦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王子》英文读后感读书笔记(... 《小王子》英文读后感读书笔记1The Little Prince is a tale for bot...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终... 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把《终生成长》来来回回的听了很多遍,听樊登老师讲书已成了我开车时的必选项目,加入樊...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他一天的24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
读书笔记 | 追求生命的意义 《追求生命的意义》一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著作。他结合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把意义治疗的观...
《面包男孩》读后感读书笔记精选... 《面包男孩》读后感1我认为《面包男孩》这本书非常不错。作者笔下的男孩小面包居然是面包变的!更了不起的...
读后感赏析 ‖ 读《平凡的世界... 作为一个爱书人士,最重要的是有一类自己喜欢的书①,于是我也就选定一类自己的喜欢的书籍。我喜欢长篇小说...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_大学读后... 多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世界,我也只是匆匆一读。近来细细品读,却别有一番感悟。曾经以为的美...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500字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在世界的东方存在这么久,时间的调和给中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有人说中国文明在类似...
《半生缘》读后笔记 看了半生缘,久久不能从曼桢的悲伤中出来。从前的曼桢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未来一片光明,就算生活苦,却有...
《红岩》读后感_1500字优秀... “热铁烙进胸脯,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凉水灌进鼻孔,电流通过全身……”。我读过的书很多,但有一本名字...